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我的银幕年华> 第217章 BJ人在纽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7章 BJ人在纽约(1 / 2)

我的银幕年华第217章 BJ人在纽约

自打唐秦进入三国演义剧组并担任总导演助理,每年也就是回京或者过年,才能跟海马俱乐部的哥们聚一聚。

在他的穿针引线下,李成汝跟这帮人倒混得挺熟,别看出身不同,可是现在物质拉平了出身的差距,他跟这帮人称兄道弟,还跟郑晓龙攀起了同学。

唐秦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幼儿园同学还是初中同学,要么就是社会这所大学里的同学。

今天,瞅着这机会,大家聚齐,李成汝别的地儿也没选,京城的酒店他都吃腻了,聚会的地点就安排在唐秦的四合院里。

这地儿,到了夏天,真是好去处,槐荫如盖,满院清香,要多凉快有多凉快。

冯小刚一进门扯着唐秦不放了,他还是那么瘦,这人啊,面相没变化,时运也起不来,“唐导,可想死我了,听说你在云南住两块五一晚的宾馆,我心里都不落忍……”

“剧组的同志都一样……”唐秦热情地给这位未来的导演倒茶,冯小刚就把茶壶夺了过去,眼瞅着郑晓龙、马未都、王朔几个走进来,他的态度就更殷勤,吵吵着要到厨房露一手。

“都是哥们,今儿不用你做饭,我在外面叫了菜。”

李成汝胳膊底下夹着包,手腕上的大金表在太阳底下泛着金光,炒外汇赚了大钱,现在除了少数几个人,其他人都不在他眼里。

虽然他出身微寒,可是现在他跟这帮人平起平坐,隐隐带带着俯视的姿态。

同为平民子弟的冯小刚,他心里也带着一份怜悯,他不会支使冯小刚,也看得惯冯小刚的小心翼翼,每到了难堪的时候,他还会给冯小刚解围。

“那敢情好,我就手艺,哪赶得上五星级酒店的厨子……”冯小刚解开围裙,收拾起石桌来。

“这地儿这么小,那哪能够,”李成汝操起大哥大,“老李,你哪有石桌吗,对,还有石凳,再给我送两套来,赶中午前送来,过了十二点,我一分钱不付……提前送来,早一分钟多给你一千块钱……钱粮胡同16号,我家,对,就是我家……”

“李爷,局气。”冯小刚吡着大牙,笑着伸出大拇指。他一个月的工资不到二百块钱,人家给小费就比他半年挣得多。

“什么局气,有钱烧得,”唐秦笑着与大家拥抱,这些人凑到一起,说亲也不亲,不亲吧不见面还惦记着,“酒呢,我从无锡带回来的酒……”

“今天先喝你那太湖酒,我还准备了两箱茅台,今天,我们不醉不归。”李成汝说着,又打电话让司机把酒搬进来。

“烧包,”唐秦笑着踢他一脚,“司机的车就在胡同口,你喊一声他都能听着,还用得着打电话,得,也别让人家在外面了,叫进来一起吃,不差这一双快子。”

“怎么样,三国演义年底能播吧?”郑晓龙坐下,关心地问起剧组的事儿来。

现在,全国的各大电视台,能跟中央台掰腕子的也就是京城电视台,具体说,能跟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抗衡的也就是京城电视中心,中心主任就是郑晓龙,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都出自他手。

“正后期剪辑呢,”唐秦也不藏着掖着,央视走的是大气的路线,举全国之力拍戏,京视走的是精品的路线,向来爱出奇招,“这两天,我正作片头……听成汝说,你攒了部剧……”

没等郑晓龙张口,他主动问起来。

“我就等你这句话呢,”郑晓龙就笑了,“BJ人在纽约,您不是写过大撒把吗,您说是没出国的家属的事儿,我这部戏,说的是出国那拨人的事儿……”

哦……

“如果你爱一个人,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样一段富有诗意的表达贯穿了中国的90年代,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一个十年当中,一直保守的人们开始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

在此之前,一些时髦青年们开始穿喇叭裤,烫爆炸头,戴蛤蟆镜,沉溺在所谓的靡靡之音当中无法自拔。

经过十年的酝酿,我们对于西方文化的好奇已经到达顶点,人们想要近距离感受地球另一端的魅力,正是我们脚下的那座城市,它喷溅出了迷人的流行文化。

九十年代初,中国兴起了“出国热”,作为社会当中一个新现象,许多文艺创作者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在这些相关题材上面。

对社会变化的感知极为敏锐的唐秦创作了电影《大撒把》的剧本,在当年引发了很广泛的讨论。

作为第一步反映“出国热”现象的作品,影片把篇幅主要铺设在了因出国引来众多普通家庭发生变故的故事当中。

尽管影片达到了主创人员一开始想要达到的热点效果,但郑晓龙却仍然觉得不够过瘾,因为影片始终将故事设定在“出”与“不出”,“离别”与“重聚”当中,总体来说是一个悬崖勒马,但如果影片能够将视角拓展到国外的生活当中,成为一部展现“外面的世界”的作品,想必这部作品就承载了很大的开创性。

恰好那时候郑晓龙看到了一部小说,名字就叫做《BJ人在纽约》,他用一夜的时间翻完了这部小说,第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