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得功的慎重是有道理的,这不,眼下顺军已经在宝鸡集结了近万兵马,至于凤翔城内更是集结起来近四万人,实力远远压倒了前来进攻的黄得功部。
不过对于黄得功来说,好消息是,宝鸡-凤翔一线的顺军存在着一大问题和一大困难,所以黄得功尝试夺取宝鸡-凤翔一线的图谋并非没有胜利的可能。
是的,顺军的一大问题是军心不稳、士气低落,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保守宝鸡、凤翔的兵马不是从川北一路败逃回关中的,就是接到李自成撤退命令后,违心的丢弃榆林、延安、庆阳等陕北老家,辗转向西撤退的部队。
这些从各地撤退之宝鸡、凤翔的军人,面对连续的失败、未免有些悲观失落,甚至对大顺政权开始离心离德,因此,身上十停本事能保留四五停就不错了,根本无法发挥出全部战力来----按两地守军五万人来计算,五停战力,折合下来,实际也就相当于明军二万五千人而已,虽说依旧较黄得功部兵力较多,但也多的非常有限,并不支持李自成对黄得功部实施大规模的反击。
而顺军的一大困难是军粮不足。
没错,宝鸡和凤翔的顺军中的大多数都是急切间从各处撤退而来的,根本就没有携带太多的粮食,而且各路顺军在撤向凤翔、宝鸡期间,由于担心敌人的追击,又不敢在撤退路上停留太久,因此也无法依靠抢劫各地百姓的过冬口粮获得足够补给。
至于李自成更是没有早早的在宝鸡-凤翔这边储备军粮----由于小冰河时期还没有过去,所以李自成再次控制陕西以来,大顺朝廷虽然采取了各种恢复农业生产的办法,但陕西经济形势并没有太多好转,以至于大顺朝廷手中始终没有太多的存粮可用;再加上弘光三年以后,明军在川北、兴安、商洛、潼关等方向对顺军施加的强大压力,迫使顺军把大量粮食运往一线充当军粮,故而作为后方的宝鸡-凤翔,根本就没有太多的积蓄;此外,潼关失守的速度要比李自成预计的较快了,这就导致了李自成也来不及将各地不多存粮全部运到了宝鸡-凤翔等地作为军粮储备----故而,眼下宝鸡城内只有供万余兵马吃2个月的粮食,凤翔城内的粮食甚至仅够全部4万兵马吃不到20天的。
一方面是军心不稳、不能野战,一方面城内粮食又不足大军长期食用,再加上固原城方向不断向凤翔求援,所以李自成最终决定放弃凤翔城,将所部撤往陇州及平凉境内,以避开明军锋芒;而在撤出凤翔兵马的同时,李自成又希望宝鸡城能拖住明军脚步,因此,李自成并没有通知宝鸡方面自己的撤退计划,如此,便导致了宝鸡守军成为弃子。
由于李自成撤兵的决定几乎是与黄得功进军凤翔的决议是同时做出的,所以,当黄得功部因为侯天锡部未能按时进驻汧水和渭河交汇处、本部侧翼安全无从保障,而迟了一天抵达凤翔城下时,就只看到了顺军后卫的影子了。
“李逆跑了?”黄得功眉头拧了拧,又舒展开来。“这不是什么坏事!”
黄得功想了想,命令道:“通知陈总兵官,着他立刻带兵收复麟游;田总兵官,你部五千留守凤翔,王参将明达,立刻领兵八百向北追击,但记住了,不过突的过前了,免得闯逆杀个回马枪!”
田雄和王明达出列应道:“是,末将谨遵大帅将令!”
田雄退下去后,王明达却留下探问道:“大帅,我部追到什么位置停下来?”
黄得功回复道:“先到了汧阳再说,若闯逆继续北撤,你主力进驻汧阳,然后以小股探骑追踪即可。”
王明达松了口气,再次应道:“是!”
王明达退下后,黄得功命令道:“其余九千兵马随本帅前往宝鸡······”
“侯帅!顺逆弃了凤翔北逃,黄帅兵不血刃夺取凤翔后尚部满足,已经率兵赶来与我们汇合了。”得到黄得功即将率主力赶来的消息,侯部中军官李占春脸色有些难看的跟侯天锡说道。“但以下官看来,黄得功是来者不善呢!”
说起来,看过圣旨的侯天锡也不是故意要违背黄得功的命令,只是当时侯天锡要等待川中运来的粮食,且川中士兵也对秦岭以北的寒冷颇有些不适应,因此才晚了一天开抵汧水与渭河交汇处,为黄得功部掩护侧翼----当然,这只是对外的解释,实际上,侯天锡对于黄得功的命令是比较抵触的,原因无他,这不,在侯部为黄得功部提供侧翼掩护的同时,侯部自身却很容易成为宝鸡与凤翔之敌优先打击乃至夹击的目标,所以,认为自己是为黄得功做了诱饵的侯天锡,因此故意晚了一天移营,如此一来,就是黄得功部为侯部掩护侧翼了,而不是反过来----但晚了就是晚了,难保黄得功此来不秋后算账。
真要是黄得功以维护军令威严为名来秋后算账的话,侯天锡及侯天锡以下川军众将可是得不到好的----有袁承焕这个例子在,黄得功作为拥有上方剑的武提督,也是轻易不敢不经请旨就斩杀了侯天锡这个总兵官的,但如果黄得功使坏,强令侯天锡部作为主力,强攻宝鸡城的话,侯部可就倒了大霉了。
侯天锡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探问道:“你可有什么解决之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