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渤海湾,风浪其实是很大的,所以北上的济州水师辽海分舰队从登州出发后,先沿着庙岛群岛北进至了旅顺,然后经由辽东半岛西侧近海一路北上,至复州湾以北后,再折向觉华岛方向,这也是济州水师名下通报船走惯了的线路,全长大约200海里,以强劲东北风吹拂下船队平均2~2.5节的航速来算,全程一共耗时92个小时。
而宁虎是在十月初五收到了消息,当晚就完成了部队的登船,所以,十月初九的黎明时分船队就开到了觉华岛一线;此时,宁远城的大火已经熄灭,吴三桂部正在抢修宁远城防,见到上百艘明军大小船只出现在宁远外海,当即欢声雷动。
“在下吴三桂,见过宁帅!”经过一番沟通和确认后,吴三桂登上觉华岛与宁虎相见。“不知道宁帅此番带来多少兵马、粮草。”
宁虎表情从容的对吴三桂言道:“好叫蓟北乡公知晓,本官这一次运来济州水师陆战营三个团计二千名战兵,并米麦粮秣八千石。”
吴三桂眉头一凝,坦诚道:“却是有些少了!”
宁虎笑道:“朝廷目前正在畿南、山东用兵,却是抽调不出太多的部队,不过,粮食方面还是能保证的,这一点请蓟北乡公放心。”
吴三桂觉得有粮食也可以接受,便问道:“不知道这两千兵马,是要进宁远城还是?”
宁虎言道:“宁远城小,容不下贵我两部,且就放在觉华吧,等海水冻结实了,或也能或许支援。”
说到这,宁虎表情严肃的提议道:“吴帅既然占了宁远,接下来清虏一定会拼命前来争夺宁远城的,届时狗急跳墙的清虏可能无所不用其极,所以,请蓟北乡公立刻把所部家眷送来觉华岛,由我部妥善运往山东安置。”
交出家属作为人质,当然也是一种投名状,所以,已经没有退路的吴三桂毫不犹豫的应道:“可以,稍后就派人送其等上岛。”
宁虎点点头:“如此甚好,对了,吴帅,我部舟船从登州往返一次觉华,需要九天时间,单纯运输妇孺的话,一次可以运输四千人,还请吴帅做个计划,谁先走,谁后走!”
先走的自然更安全一些,后者的嘛,危险性相对要大了不少。
“九天?”吴三桂沉思起来,吴部之前有二万一千多兵马,家眷不下二万人,而宁虎这边一次仅能运走四千,也就是说差不多要五趟,乃至六趟才能运完,这就等于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吴三桂固然有这个时间等,但清廷未必会给吴三桂足够时间。“那能不能多带走几个,亦或是多调些船来呢!”
“如果吴帅这边的家眷可以挤一挤的话,或许能多塞五百人,但再多却是不行了。”宁虎诚恳的说道。“至于朝廷这边能不能派更多的船嘛,得看琼州水师能派遣多少船只支援辽海了。”朱由崧是要求郑芝龙带至少三百条大船北上的,但具体郑芝龙能带多少,谁也不知道,此外,现在郑芝龙到了哪,宁虎也是不知道的。“如果有多,一定派来觉华接应贵方家眷,确保其安全南下。”
吴三桂拱手道:“宁帅有心了,吴某无以为报,准备了些许薄礼,还请宁帅不要见谅!”
说话间,吴三桂命人捧来几个匣子,匣子里或放着几枚硕大的东珠,或是造型别致的狗头金,或是成型的宝参,钱其实不值多少,但心意却是满满的。
对此,宁虎也不推辞:“吴帅客气了,都是为朝廷效力嘛······”
吴三桂回去组织军人家眷们登岛了,宁虎把正在监督水泥搅拌的陆战营营长于通叫了过来:“大全,辽镇兵马一向有坑友军的习惯,你且注意了,万不得已,不要过海援助吴三桂部,一切量力而行,且以守住觉华、保证吴部军属转移为要务。”
宁虎说的很明确,有吴三桂部的军属在手,不怕吴三桂部不拼命。
于通应承道:“下官明白,下官一定要严守觉华为第一要务。”
宁虎再次说明道:“清虏有海冰冻结后,几次冲上觉华岛展开屠杀的经验,你务必小心行事了。”
于通便请示道:“那能不能把炮队留给我部呢?也不用多,只登州协同助战的那几门即可。”
宁虎想了想,回复道:“不能按登州时候的炮队给你,你这是守岛不是攻城,不需要那么多红夷炮和卡隆炮。”
卡隆炮发射的重炮但虽然能有效的砸开海冰,但3吨的放列重量还是太重了,完全不合适布置在威海式碉堡的顶部;而觉华岛的西海岸距离大陆最近的也超过7公里,到时候哪怕海冰冻得严实,清军也不可能把红夷炮放在海冰上,然后拖到距离觉华岛800~1000米的位置上(等于还在海中央),来攻击觉华岛上明军的防御阵地的----或许海冰能承受清军火炮的全重,但也绝对承受不住火炮开火后的反冲力----所以于通他们也不需要红夷炮来反红夷炮;因此,宁虎认为于通需要的是大小佛朗机炮。
“这样吧,稍后给你安排三十位红夷炮,你且安排放置。”
觉华岛海岸线全长27公里,按500米设一个队级碉堡来计算,环岛需要设置54座碉堡,且岛内也要设置不小于10座的碉堡才行,但觉华岛东部海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