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吾师、燕山师、虎贲师相继于屯齐、尼堪部交战的当天,永清师先头部队行动迅速的抵达了青州府城,与济阳师左厢旅所部实现了汇合,至于结束了夏邱镇之战的济阳师右厢旅则在与永清师方面达成一致后,全师移动到了莱州府城修整。
稍后,在济州师右厢旅所部东进至莱州后,济阳师右厢旅则根据宁虎的最新命令,以所部新编成的第四团开赴登州接防并在登州就地扩编整训,以全旅损失最严重的第一团镇守莱州府城,其余第二、第三团则随同济州师右厢旅东进,接管青州府城及济南府城的防务,就此退出了接下来的北伐大战。
而在登州这边,宁虎在接到西厂送来的吴三桂即将反正的情报后,便做出了调用济州水师辽海分舰队、济州水师陆战营全部及刚刚反正的登州水师蒋昌平部开赴锦州湾作战的决定,至于登莱沿海的守备,宁虎理所当然的移交给了从威海开来的郑鸿逵部----说起来,郑鸿逵本人倒是积极向宁虎请战,但宁虎考虑再三后,还是担心以南兵为主的郑鸿逵部无法适应辽海冬季的作战环境,所以最终决定由郑鸿逵负责登莱近海的防御。
此外,说是要在青州府城休整一二的济阳师左厢旅,其实并没有完全停下脚步,其部下属辅助骑兵、夜不收积极向西展开,某些部队甚至直接开进了济南境内······
同样是在十月初四当日,大兴师右厢旅与姜瓖两部在相隔不到2个时辰内,先后开到了泰安城下,不过由于大兴师右厢旅认定姜瓖所部在歼灭石廷柱部的时候占了自己的潘奕,所以先开入泰安城的该旅坚决不让姜瓖部进城,以至于双方一度要兵戎相见。
最终,虽然立下两项大功,但回归明军序列时间很短的姜瓖部只能忍气吞声的临时驻扎在了泰安府城外,并在第二天一早,便拔营出发,径直开向了济南方向;见到姜瓖部落荒而逃,大兴师右厢旅上下宛如打了一个大胜仗一样,趾高气扬的。
不过,考虑到之后双方在协同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该旅高层在商议后,决定放弃夺取泰安后北上进攻济南的原定计划,转而向西运动,以求与大兴师左厢旅在运河西岸实现会师,然后在一同向东昌府城方向进攻;于是,十月初五下午,该旅留下之前损失最大的一团兵马守备泰安府城,其余部队全力西向······
只是在大兴师右厢旅并没有料到,该师左厢旅前锋部队于十月初四日的下午就已经开到了大清河边,所以,等到左厢旅赶到运河西岸后,在一段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还需要继续追赶自己的同师兄弟----根据计划,大兴师左厢旅将一路杀向临清,只有该旅抵达临清后,才会停下等待后续物资的到来······
还是在十月初四这一天,朱由崧做出了将大本营从徐州移动到济宁的决定,这是因为随着战线的推进,前后方的距离越来越远,消息延迟已经接近一日,极不利于后方指挥部了解前线最新动向,所以,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战场动向、指挥各部,朱由崧决定自己也越过黄河,实施近距离的指挥。
但是,朱由崧作为大明皇帝,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臣下们再三劝阻后,朱由崧不得不做了一定的妥协,并没有他最初选定的濮州城作为明军大本营的新地址,而是将他的行在移动到了,遇到危险后,跑路比较方便的济宁----朱由崧以为,如果战事顺利,在结束大名会战后,他的指挥部可以进一步移动到运河沿岸的聊城、临清----并且还从后方调集了不少冰橇车备用,这才堵住了随扈群臣的口。
而在御驾再次北移之前,朱由崧向身边人问道:“高杰申请过河渡船,那么京营这边能调出多少呢?”
京营后勤部门的负责人谢康奏报道:“为了运输京营各部过河,臣等一共调用黄河渡船三百零七艘,漕船二百七十三只,但这五百八十艘船中,已经有五百十二艘用来敷设浮桥了,此外,为了在浮桥损坏后能及时修补,需要预留二十至三十条船备用,因此目前仅有孙家渡以西的十五艘黄河渡船可以调拨给米脂县伯所部。”
十月初,黄河已经出现了初步冰冻,虽说这时候的冰冻还不至于损伤船只,但在黄河彻底冰封冻结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船是很容易遭到包括浮冰冲击在内的各种冰冻伤害的;此外,繁重的运输任务本身也会导致浮桥出现状况,所以,用来修补浮桥的备用船只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浮桥建成后,已经将黄河截成几段,东面的船是调不到西面去的,所以后勤和工兵这边能凑出十五只大小船只给高杰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就尽快把这十五只船调给高杰。”与高杰相比,朱由崧肯定是紧着京营的,所以谢康说什么是什么吧,当然,朱由崧必须做出必要的提醒。“不要再拖了,高杰进军山西,对京营的行动是有辅助作用的。”
谢康应了一声,就听朱由崧继续道:“朕知道,眼下黄河运河将冻未冻,对沿黄浮桥及后勤方面来说,担子是最重的时候,但朕希望你们能尽量坚持,只要坚持到运河彻底封冻,朕一定不吝赏赐。”
黄河真的彻底封冻上了,那浮桥就没有用了,甚至明军的后勤补给线也不会再从黄河走,而是直接利用冰冻后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