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身为先帝子嗣, 在一众皇室宗亲里的分量自不用说。
就是因为有福王几个先帝子嗣坚定的站在池云亭这边,其他皇室宗亲才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可是现在,赵王死了。
此时距离先帝离世还不到三年, 他的子嗣就随他而去, 这事说起来,谁不唏嘘。
关键赵王要是正常死亡也就算了,可问题在于赵王他不是啊, 不仅不是, 赵王还死在其他皇室宗亲的算计之下,死的如此屈辱。
所以纵使不久之前朝臣们还帮皇室宗亲们说过话,此时却齐心要治肃王等人的罪。
“还请陛下将肃王一脉逐出皇室,贬为庶人,如此才能以儆效尤!”要不然肃王逃脱罪名,他们如何对得起先帝。
虽然先帝已经死了,对他们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可是传出去,名声不好听啊。
所以于情于理,他们都得为赵王讨一个公道才行。
池云亭面色沉重,却没有轻易下结论, “赵王之死确定是肃王所为?肃王同为宗室,又是长辈,切不可大意冤枉了他老人家。”
“陛下,人证物证俱全, 臣等也不相信赵王之死是肃王所为, 可是证据都表明了肃王……”朝臣们皱眉道。
其实他们心里也很疑惑,为什么肃王要针对赵王,没理由不是吗?
就算有人证和物证, 可是肃王作案的逻辑链还不是很清晰,只凭这些,还锤不死肃王等人。
而池云亭很稳得住,代他们问出心中疑惑:“赵王先前可和肃王交过恶?要不然肃王为什么要这么针对赵王,没理由不是吗?”
是啊,肃王并没有针对赵王的理由,要是换做平王还差不多。
朝臣们不由迟疑,池云亭却不等他们想明白,就下令让朝臣们彻查此事,“还请诸位跟进此事,还此事一个真.相大白。”
这话让心里原本还有些怀疑池云亭的朝臣们放下心头的戒心,毕竟池云亭之前想要对皇室宗亲出手的意图很明显,却不想这次帝王倒是理智,很有帝王气度。
于是他们就继续往下查,务必弄清楚真.相。
不查还好,这一查,肃王等人的谋划怎么可能隐瞒的住,这才是池云亭让朝臣们深挖的真正原因,有些事情他这个当事人实在不好去做,朝臣们却正好合适。
之前朝臣们反对池云亭分裂宗室,那是在宗室没犯大错的情况下,说白了那些皇室宗亲对国家的建设冷眼旁观,顶多只是道德问题,并不违法。
而朝臣们也不知道池云亭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出手对付皇室宗亲们。
可是现在,因为赵王之死,以肃王为首的皇室宗亲再次成为满朝文武的焦点。
肃王坚信自己是被人冤枉的,可是当文武百官前来问询,想要继续深查下去,肃王却猛地一个激灵,哪敢让人继续深挖这件事。
到时候他们的谋划暴.露,赵王之死反倒成了一件小事,因为他们的图谋涉及到当今天子,那分量和赵王可就不一样了。
想到此,肃王一咬牙,一狠心,直接承认了是自己指使人杀死的赵王,“我知道那女子心里有恨,所以才顺水推舟……”
被迫认下不属于自己的罪名,肃王心里别提多憋屈。
可是他真的不能再让人继续查下去了,要不然哪怕他是宗亲长辈,也难逃一死。
倒只是赵王之死,他凭借着辈分,说不定还能减轻惩罚。
听到肃王亲口认罪,平王唇角一勾,又很快消失不见。
肃王承认赵王之死和他有关,无非是不想旁人再探究这件事,可是凭什么?他们敢对他们的子嗣下手,就别怪他们赶尽杀绝。
“肃王亲口承认了,这……”朝臣们面面相觑,之前人证物证俱全,肃王矢口否认,朝臣们看在证据的份上,心里却还有些将信将疑。
可是现在肃王都亲口承认了,他们心头依旧有疑虑未解,“肃王,你为什么要选择对赵王下手?说句大不敬的,为什么不是平王呢?”
肃王老脸不由一抽,是啊,他也想知道为什么?这事又不是他做的,他怎么知道。
可是认都认了,肃王也只能硬着头皮编下去,“平王身边的破绽可没有赵王多。”
就像那个杀死赵王的女人,曾是赵王的未婚妻,可是她能和平王扯上什么关系?
等等,平王身上也不是什么破绽都没有的。
平王眸中泛起波澜,突然想起,自己和赵王一样,也和人有过情感上的过节,那就是锦如郡主万锦如。
万锦如是因为他和赵王争锋,这才牵扯连累到她,让她年纪轻轻就被迫出家为皇家祈福,若是之前,平王是没有把对方放在心上的,可是此时心里却难免有点担忧,万一万锦如和那个女人一样,也对他们怀恨在心怎么办?
赵王已死,对方真要报复,那目标就只剩下他。
但平王仔细思索后又觉得不会,毕竟万锦如虽然被迫出家,可到底衣食无忧,不像那个女子进去的是教坊司,全家又身死,没什么留恋和牵挂,这才铤而走险。
“既然肃王供认不讳,那就签字画押吧。”脑海中转念,并不耽误平王给肃王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