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世祖> 第二十六章陵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陵寝(3 / 3)

的财政收入。

最穷且节俭过分的道光,也用了四百万两白银。

对此,朱谊汐也不能免俗。

虽然他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大费周章地建造陵墓只会引起盗墓贼。

但没办法,习俗如此,陵墓造得寒酸了也丢面子,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你个大一统的还比不过割据一方的,多丢人。

况且,朱谊汐知道后世人的尿性,即使自己陪葬一些书籍,瓷器,但人家官方还是会忍不住凿开。

因为是帝陵,哪怕是一本书沾染了这点也是价值千金。

历朝历代,上至秦汉,下至清,皇陵都有被盗,只是明代好一些,只有明神宗的定陵遭遇了劫难。

“爷,万寿宫已经修了十三年,一切齐全,也没有漏水之类的……”

陵墓的命名,一般是地名,如西汉的长陵、安陵,因位于长安而得名。

另一种则来源自谥号和尊号,如唐太宗昭陵中的“昭”字,就是一个褒义词,也和唐太宗的尊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相吻合。

生前的陵墓,一律统称为寿宫。

参观自己死后的陵墓,这种感觉很奇妙,让人有种荒唐感,但却又有种新奇。

陵墓上的宫殿自不必提,一切的木料都来自于台湾,吕宋的昂贵木料,可谓是价值千金,修得也是金碧辉煌,不下于现实中的殿宇。

地下的墓宫倒是第一次见,着实让人觉得好玩。

与电视剧不同,现实中的地宫并没有什么机关之类的,只有能关上落下的千斤闸。

皇帝,皇后,妃嫔等位置,一个个已经修好,就待入住了。

朱谊汐自然要仔细地看。

为了这座寿宫,陆陆续续耗费了朝廷近千万块,可谓是一桩极大的工程。

要知道为了修护黄河,都不到其一半。

“不错。”皇帝点点头,虽然内里不知道如何,但比清朝的漏水地宫实在强太多。

成祖选的陵墓区,着实不错。

褒奖了一下成祖朱棣,皇帝这才走出了地宫,迎来了刺眼的阳光。

“去代陵看看!”

“是!”

所谓的代陵,指的是代宗朱祁玉。

在这个皇帝墓葬区,一开始是没有他的位置的。

不过朱谊汐在当年大肆追封,将其追封为代宗,故而又将其陵寝修在了天寿山下。

相较于其他皇陵,代陵的规模并不大,但比之前可好太多,至少是正规的皇陵了。

祭拜上香,朱谊汐对其临危受命感到敬佩。

虽然代宗只是于谦的工具人,但能当好这个工具人也是不错的,至少没让大明成为南明。

“去思陵——”

相较于代陵的普通,思陵却规模庞大,已然算是前五的陵墓。

作为崇祯皇帝的陵寝,思陵一开始只是田贵妃的合寝地。

绍武皇帝北伐,还于旧都后,就耗费数百万,扩建了思陵,使得其真正的成为帝陵。

一如他厚待坤宁公主,这同样也是拉拢人心。

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算什么。

“可惜,可叹。”

上香后,皇帝念叨了两句,就毅然地扭过头离去。

人已经死了,再说什么都迟了。

如果真能通灵,死人说话,这本书也就从历史改到灵异了。

显然这不可能。

再次回到寿宫前,动工的工匠还有百余人,他们不慌不忙地操作着,显然胸有成竹。

朱谊汐深深地回望了一眼,然后离开了陵区。

“爷,可是还要再修一修?”

刘阿福凑了过来。

“修什么?”

朱谊汐瘫坐在椅子上:“人死后不过一捧黄土,修得那么好干嘛?能与长陵比肩就成了。”

“对了,告诉他们,修一个储藏室,将永乐大典等书籍抄写一份过去安置,生前我未必能看,死后时间有的是——”

宦官尴尬难言,对死这件事放的那么开的,他们倒是第一次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