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天启1626> 第一百三十三章兵法之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三章兵法之用(2 / 4)

一,他刚才所言的刘应坤及纪用都是他下面的两位重臣太监,朱由校也是十分清楚,算是监军一类的人物。

(此书后期也会详写辽东之事,当然也包括搞倭之事,有人提议说写抗日,其实之所以写倭,是延续了老祖宗对小日子的称呼。)

朱由校一听,眉头大皱,知道若是辽东不和,那么将来又如何面对后金大军挥师南来呢?

袁崇焕此时已是右都御史,兼辽东巡抚,兵部右侍郞,算起来已是当朝一品。

普通人就算是内阁首辅也无法辖治于他,而王之臣是辽东经略,主掌地方,若是无地方物资支持,纵是大军勇猛无比也不可能取胜。

满桂一年前与袁崇焕同阵对敌,分别为正副帅,共同对付后金入侵之时,两人都能以大局为重,取得辽东大捷。

可后金一退,作为武将出身之人,闲事就来了,你看不顺我,我看不顺你,兵法韬略更是不一致,这似乎也成为常态。

朱由校看了看李延宗,再看赵南星,两人都十分为难,毕竟这几人都不是魏忠贤的人,也不是东林党人,但相对而言袁崇焕与东林党要走得近一些。

从职务来看,此时的大将军与袁督师还有辽东经略都是朝中的一二品大员,而袁崇焕刚刚的宁远大捷之后才加以封赏,这更让两人不敢说话。

至于说其它部门的尚书,那就更不可能敢多此一议了。

朱由校当然也明白其中关系,同朝为官,官阶是一回事,论及兵法又是一回事,文官误国就在于纸上谈兵,几乎难与让武官信服的。

“王穿,你来说说吧,朕该如何安置这三人,满桂之能不在袁爱卿之下,而王爱卿经略辽东多年也是深得百姓信任,此事连朕都有些头疼了。”

王穿一听,头也嗡嗡疼了起来,他知道有袁崇焕,但并不知道其它人。

袁崇焕的结局也是十分悲凉,但却是后世人所传的民族英雄,若说不好自然不可能了。

但他并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什么,只知道最后袁是因为传说他与后金勾结而被朱由检凌迟处死的。

可就算是在朱由检至死大明将亡之时也未曾后悔过斩杀袁崇焕。

由此可见,袁崇焕善于打仗,毕竟功劳巨大,但一定不会善于人际关系,这或许也是他的弱点,相比大唐时的名将郭子义来说,他的结局让人同情,但想来并非也没有个人的原因。

“回圣上,小子不懂打仗,但此时袁督军是辽东大帅,朝庭自然要支持,特别是此时努尔哈赤欲图出兵试探我大明王朝之际,却不可自乱,让军心有所动摇。

而满大人也是名满我大明的良将,自然也不可失,但却可以依计就计,想来这似乎也是袁将军的谋略。

若说袁将军与满将军不和,此事被后金知道之后,他们必然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所以才会主动出击。

再兼之王恭厂大爆炸发生之后,后金必然已得到消息,知道红衣大炮此时弹药紧缺,所以才会调集了十万大军欲图攻我大明边关。

可毕竟他们并不知我大明真的实情,我觉得努尔哈赤只敢试探而行,但若是知道将帅不和,那又是另一番考量了,所以这应该是换被动为主动的机会,而这也是袁大帅迎头痛击后金的谋略。

所以我觉得不可误解了袁督师的气度,但却又不可不考虑,所以此时皇上到可以把满将军斩时调回京城休养。

待后金中计之后,再把满将军调入边关,比如说山海关驻守,这样一来后金就会无攻而返,而我大明铁军则可以趁势攻击后金大军。

至于说王经略与袁督师之间的矛盾,想来并不难解,王经略主关内安抚百姓,治理一方,袁督师当然是主关外,保护我大明河山了。

想来如此安排袁督师也不会有异议,毕竟相比抗敌于前线来说或者是练兵来说,治理地方百姓我怕袁督师也不会有兴趣。

而有袁督师守住关外不问及百姓事宜,王经略自然不会再有异议了。

此只是小子胡乱猜测,还请圣上明辨。”

王穿的话是越说越明确,众人都不得不对王穿侧目,特别是兵部李延宗。

他隐约感觉到袁崇焕的谋略,可却不敢明说,毕竟这只是猜测,更不像王穿一样敢直接安排大明对内对外之事。

不仅是他,怕是连魏忠贤、黄立极以及赵南星这些权臣都不敢如此直言。

依着王穿的说法,其实已非是让朱由校明辨了,而直接是提出该怎么办了。

而所有众人包括信王都脸上紧张起来,知道王穿确实异类,不比常人。

若是遇到这种事,纵然是御史出身之人,也会有所转折,把意思表明,而不是直说。

几个老王爷更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看起来后金欲图侵吞的不是朱家江山而是王家江山一样。

只有妙相半眯着眼看了看王穿,脸上一笑给予了肯定。

“众位爱卿觉得如何?”

“皇上,统领大人的说法确实与众不同,如此建议臣也无异议,只是如此猜测袁督师的谋略,若是错了我怕会影响甚大。”

赵南星也不敢否认,但他听了王穿的想法也是十分欣赏,但他毕竟也是老成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