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武侠修真>从小说家开始修仙> 第一百四十七章:殿试、六国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七章:殿试、六国论(2 / 2)

色道:“他能不能成为状元,还需看殿试中的表现。”

皇帝称病。

这殿试的主考官,便落在了李轻眉身上。

至于吕渊的任务,是要评选出头甲三人。

只有前三名,可以在参加殿试中,直接见到李轻眉,然后将状元、榜眼、探花等给分出来。

而李轻眉说,要看孟川殿试中的表现,无疑是在告诉吕渊,他必须要成为头甲前三之一。

对此,吕渊心知肚明,“孟小友天纵奇才,成为前三甲,没什么问题。”

李轻眉听到了自己想要听到的答案。

...

第三次考试如约而至。

这场考试,是要为国献策,让考生们自由发挥。

包括但不局限于八股文。

孟川根据当前时事,将民生、囤兵、外交、各道节度使盘踞一方的利弊写出。

并且借古通今。

大秦分崩离析之后,六国纷争不断。

当时的一些政治、民生等情况,与今朝也有相似之处。

所以孟川将‘六国论’稍微改编了一下,用到现在。

策论名称就叫做【六国论】。

不过,此六国论,与前世的六国论相比,其相似之处,基本是本意,像是排词造句等,并无丝毫相像。

这也是因为,神州浩土的六国纷争,和前世秦扫六国的一幕,没什么共通之处。

而在孟川前世,六国论、封建论、过秦论,此三者,被后世人誉为三大策论。

现如今,这篇全然不同的‘六国论’,耗费了孟川将近六个时辰的时间。

他将答卷交付之时,赫然发现,自己居然是第一个交卷的。

想来也实属正常。

今年的会试。

第一场,是敲门砖。

先是由国子监几名教授和祭酒审卷。

优秀的答卷,将会送往吏部官员手中。

第二场,结合第一场优秀答卷,将会由吏部和礼部同台审阅,然后将优等策论递交中书省。

最后这篇考试,考生们所答策论,将会出现在丞相吕渊的手中。

所以,这第三篇策论,才是重中之重。

能被国子监祭酒相中的策论,才能有希望于会试及第。

不过,最终敲板决定的人,依旧还是吕渊。

大魏朝境内,所有志在科举的举人,同台竞争。

诸多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年,就是在等待今朝!

会试中第者,无论排名,无论优劣,都将犹如鲤鱼跨越龙门。

一甲,也就是头甲,只有三名。

二甲第一名叫做传胪,二甲一般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赐进士出身。

三甲人数最多,约有上千不止,赐同进士出身。

这第三甲同进士,很难在京城留职,一般都是外放,可能当一辈子官,都难以成为刺史。

但是也有某些同进士,身受皇帝或者朝中大官们的喜爱,有许多机会能够升迁,这毕竟只是少数。

一甲前三,探花一般都会娶皇亲国戚为妻,顶死了也是三品官,对此,大魏朝是有不成文规制的。

三品官,在京城,勉强接触权力中枢。

一甲前二只需打磨一下资历,将来有极大概率,能成为一部尚书乃至宰相。

至于二甲中的官吏,除非机遇较好,否则的话,前途发展也较为有限。

近些年来,进士以及同进士的数量,已经积累到一种恐怖的程度了。

但是大魏朝从未想过革除他们的功名。

而是自掏腰包养着。

于是,世间便有风流人物,说出那番‘国朝养士百年,如国有恙,仗义死国,又有何妨’的话来。

又过几日。

会试所有中选者,参与殿试。

而只有尚未出炉,但是被吕渊内定的一甲前三,才能见到李轻眉。

这一甲前三,乃是孟川、顾青辞、陈平安。

他们见李轻眉,只是要评个状元、榜眼、探花而已。

至于其他会试中第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