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283章 正国本(圆六)皇权有所限,儒制不可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3章 正国本(圆六)皇权有所限,儒制不可违(2 / 3)

沉默一下,摇头道:“臣以为不能两全。”

“胡说八道。”朱翊钧加大声量,道:“你所谓的不能两全,无非是你觉得自己作为内阁大学士之一不能无视百官呼声,所以此次药膳桉既然正好牵连郑妃,那就必须让郑妃好好吃个教训,甚至从此绝了争储的心思,是不是?”

高务实想了想,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药膳桉之所以非查不可,是因为涉及害君……”

“我说了,今儿是同窗论事,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必拿出来。”朱翊钧摆手道:“正如你那天和我说的一样,你本身对于是否惩罚郑妃是无可无不可的,之所以要查药膳桉,归根结底是以你现在的身份必须给百官一个交代。”

朱翊钧吐了口浊气,继续道:“百官要的是什么?无非是早定东宫。只要东宫定了,郑妃如何他们才懒得管!现在我已经决定了,就按照你之前的想法来办,让灏儿做太子,这样你不就有了交代吗?”

是这样吗?是,但也不是。

高务实知道皇帝心里对一切都很清楚,但他到底是受了自己多年的影响,一身演技出神入化。朱翊钧刚才的话里或许有他九成的真情实意,但也有一分故意的装傻充愣。

这个问题的关键到底是什么?按照朱翊钧所说,关键不就是你们文官集团要求早立储君么?现在朕妥协了,而且朕妥协的是你高务实一方,你高务实应该满意,文官集团之中你那一派人肯定也满意,而剩下的人即便不满意,却也找不出其他道理来。

可是,其中的道理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

要弄清这个问题,不如直接一点问:无论前世今生,这万历朝的国本之争,它到底争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原历史上的万历国本之争起始于万历十四年朱常洵出生,结束于万历四十二年梃击桉发生后朱常洵被迫就藩洛阳,前后持续近三十年。

现在的国本之争起始点基本可以看做不变,结束……或许就在眼前,或许还远未到来。

按照大明的皇位继承原则嫡长制而言,被称为国本的皇太子人选从出生那一刻起,应该说就已经注定了,所以朱翊钧同文官集团之间关于皇太子人选的国本之争竟然持续了近三十年,这件事本身就很令不明就里的人感到费解。

但是,朱翊钧与文官集团显然都不是吃饱撑着的没事干,那么,他和文官集团在国本之争中都必然会有各自的考量。通过国本之争的整个过程来看,国本之争显然能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国本之争中就体现出了不同的本质。

本朝的事前文有述,不必再说,且看历史上的国本之争:万历十四年初,皇三子朱常洵降生。二月初三,内阁首辅申时行向朱翊钧上疏,请求册立已经年满五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申时行给出的理由很是冠冕堂皇:“查得祖宗朝故事,宣宗以宣德三年立,英宗为皇太子时年二岁,宪宗以成化十一年立,孝宗为皇太子时年六岁,孝宗以弘治五年立武宗为皇太子,尚未周岁也。盖冢岁升储,所以明震器之重;冲年贻哲,所以端蒙养之功。成宪具存,昭然可考。”

单从表面上来看,申时行的理由完全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考虑,但是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则不难发现申时行册立皇太子的请求完全就是无理取闹。

前文多次说过,明代册立皇太子施行的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嫡长制,并不是顺位继承制。故朱常洛虽然是明神宗的皇长子,但却不是嫡长子,并且当时的明神宗和皇后均不过二十一二岁,谁能保证嫡长子不会降生?如果此时贸然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那么等到嫡长子降生后再改立皇太子不是更麻烦?

以上情况在这一世基本没变,因此事情一出,还不等皇帝烦恼,高务实就给出了解决办法:就说要等嫡长子出生。皇帝照办了,因此安生了好几年没人再提起。

在原历史中也差不多,虽然没有高务实献策,但朱翊钧也是这样驳回的。然而接下来,申时行虽然没有再次上疏,但是文官集团中的其他人却不干了。例如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主事孙如法等人,又相继上疏请求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文官集团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不知道嫡长制是什么,以及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可能会遇到的麻烦,但是却没有人站出来明确反对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据此可知,申时行、姜应麟、孙如法等人代表的其实就是文官集团的态度。

所以,国本之争最初阶段的本质完全就是文官集团在无理取闹——先别急,不要忙于下结论说文官集团吃饱了没事干才会无理取闹,且看后来。

万历二十年,文官集团仍然没有等到皇后有孕的消息,以礼科给事中李献可、吏科给事中钟羽正上疏,请求让朱常洛出阁读书为标志,国本之争风云再起。

国本之争至此已经持续了六年,而文官集团仍然众口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