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几天时间,叶知秋这边挺顺利的。
每天早上出去,中午回到家,就收购到了满满一车子的蚕茧。
然后,在家里面吃了中午饭,她就跟赵远峰到县城去。
每天都能够赚到钱,叶知秋高兴,心情也好。
至于陈玉芬那边顺不顺利,叶知秋就不知道了。
反正,陈玉芬跟赵远庆都是当天收购蚕茧,到了第二天早上才用牛车拉蚕茧到县城去卖。
晚上叶知秋跟赵远峰都吃晚饭了,陈玉芬跟赵远庆才回到家。
他们也是赚到一点钱的,要是赚不到钱,陈玉芬跟赵远庆也不会继续收购蚕茧。
那边连续收购了接近十天的蚕茧之后,村子里面就传出一些闲言碎语,说他们在家称的蚕茧是这么多,到了陈玉芬那里,斤数就少了。
二十多斤的蚕茧送到陈玉芬那里,起码要少个一两斤。
少了一两斤,他们就少赚好几块钱了。
第一个人有这个怀疑,就跟别人说起这个事情。
那些同样把蚕茧卖给陈玉芬的人,也说陈玉芬给的斤数不够。
一个人有这个情况,另外一个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就说明不是他们家的称有问题,而是陈玉芬的称有问题了。
都是一个村子的,大家心里面知道陈玉芬的杆秤有问题,因为没有证据,所以并没有去找陈玉芬讨要说法。
不过,大家私底下都说,下次不把蚕茧卖给陈玉芬了。
陈玉芬还不知道这个事情,这天早上起来,她照样去村子里面收购蚕茧。
在村子里面吆喝了半天时间,也没有人搭理她,她心里面就奇怪了。
以前村子里面的人,都是很乐意拿蚕茧到她这里卖的,怎么这几天时间,卖蚕茧给她的人越来越少了呢?
路上,有一个女人背着半袋蚕茧出来,陈玉芬看了,眼睛瞬间亮起来。
“哎哟,嫂子啊,我等您好长时间了,您今天有多少蚕茧卖啊?看着挺多,一定有个二十斤了。”
好不容易有人背着蚕茧出来,陈玉芬那里有不高兴的。
那个女人看了陈玉芬一眼,然后说:“这些蚕茧不是卖给你的。”
说完,她就走了。
陈玉芬:“……”
不是卖蚕茧给她的?
为什么啊?
大家不是都喜欢拿蚕茧到她这里来卖吗?
看着那个女人要走远了,陈玉芬连忙上去拦住她:“嫂子,您不卖蚕茧给我,难道要拿去卖给叶知秋?都是收购蚕茧的,卖给叶知秋跟卖给我,不都是一样的吗?”
“我又不会少你的钱,是不是?”
那个女人被陈玉芬拦着,说:“反正我不想把蚕茧卖给你,你还是跟别人收吧。”
说完,她就快速的走了。
边上有人路过,看到陈玉芬碰了壁,低声议论起她吃称头的事情。
“以后我也不把蚕茧卖给她,听隔壁的那个嫂子说,前天她卖蚕茧给陈玉芬,在家称蚕茧是二十三斤,到了陈玉芬那里就变成了二十一斤了。”
“整整少了两斤蚕茧,他们少拿了六块钱呢。”
“都是一个村子的人,陈玉芬还吃村子里面父老乡亲的称头,还有什么事情是她做不来的?”
“还是叶知秋跟赵远峰实诚,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吃称头一说。有时候我拿蚕茧到叶知秋那里卖,叶知秋为了凑个整数,还多给我一两毛钱呢。”
“人家叶知秋以前的事情是不怎么光彩,但是在做生意上面,那是没有坑骗父老乡亲一说。”
之后有人说,叶知秋会跟赵远庆离婚,都是因为陈玉芬逼迫的。
叶知秋不过一年没有怀上,陈玉芬就逼迫她跟赵远庆离婚,做婆婆的做到这份上,可见这心肠有多狠毒。
陈玉芬在一旁,隐隐约约听到一些。
心里面一气,就冲着那些女人吼起来:“谁吃称头了?杆秤多少斤,那就是多少斤,我按照杆秤来算钱,有什么错?”
“再说了,你们怎么不说你们家的杆秤有问题?就因为我是做生意的,少给你们钱了,你们就说我坑害父老乡亲?”
陈玉芬不作声还好,一作声,几个议论这个事情的女人,就有话说了。
“哎哟,你还说你没有吃称头?你以为大家家里面都没有杆秤是不是?不少人在家里称了蚕茧是这么多斤,到了你那里再一称,就少了半斤一斤或者两斤的。你那个杆秤要是不缺斤少两的,能少那么多?”
陈玉芬贪心,让赵远庆去找人做杆秤的时候,那都是往多了缺。
那杆秤是称的东西越多,称头就少得越多。
这几天,她拿蚕茧去卖,尝到了甜头,就忽略了别人会发现她吃称头的事情。
今天被村子里面的人当面指出来,她的脸丢尽了。
“那杆秤又不是我做的,大家买杆秤也不是在一个地方买的,凭什么你们说我吃大家的称头?”
“就算那称头有问题,也是那些做杆秤的人手脚不利索,把称头弄错了,怎么就能赖到我身上来?”
陈玉芬开始推脱责任。
村子里面的人听到陈玉芬这么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