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邺城令> 第二章 死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死谏(1 / 2)

“陛…陛、陛下,大事不好了!”

一旁随侍的内宫总管郭筌,偷眼看了看赵琬,心中十分惶恐。

他并非怜惜这个小太监的性命,只是近日来赵琬龙体违和,精力不振,膳食也不规律,就连鬓边似乎也更增了几丝白发。

难得今日赵琬心情大好,郭筌见小太监惊慌失措,唯恐惊了圣驾,赶紧跪倒请罪:

“老奴有罪,请陛下责罚!”

“罢了,想是有要事禀奏,且听他说完。”声音并不大,但沉稳之中透着威严。

“谢陛下!”小太监战战兢兢颤抖着答道:“陛下,山东陆九如起兵造反,今已攻克东阿、高平、兰陵数郡!兖州刺史杜衡上表请求朝廷发兵平叛!”

原来,自今年年初时起,山东地界大旱,长达半年之久寸雨未落,农田颗粒无收。

当地官员的求援邸报雪片一般飞向京城,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但户部十万贯赈灾款被各级官员上下其手,层层盘剥,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竟是十不存一。

眼见生存无望,渤海、青州、兖州等地百姓有的向北逃亡至燕代,有的向南渡过淮水一路乞讨到吴越等国。

既遇天灾,又遭人祸,终于激起民变。

山东各郡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自立为王。

其中以青州陆九如声势最为浩大,当时有歌谣称“想吃粮,找陆郎。”

这支农民军自号为“乞活军”,所到之处,攻州陷府。数月内连克高平、东阿等郡县,将官仓内粮食尽数发给百姓,一时间从者竟多达十余万众。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不仅令百官神情错愕,更是给向来骄傲自负的皇帝一记响亮的耳光。

刚才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大赵君臣,此刻全都哑口无言。

大殿之上,龙颜震怒。

赵琬浑身栗抖,当即便要发兵讨伐陆九如。

“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微臣有一言启奏。”赵琬往阶下观看,说话者正是兵部尚书周泰。

“讲!”

“谢陛下!前者,朝廷曾下拨粮款用以赈济灾民。但据臣所知,赈灾款并未如数发放到灾民手中,而是被各级官员克扣贪墨。百姓得不到安抚,不得已聚众作乱。”

“以臣愚见,陛下可委派一位得力重臣,赴山东详加查察,对涉案官员按律严加惩处。”

“同时昭告当地百姓,悔过归田者既往不咎,负隅顽抗者严惩不贷。如此,则民乱可平。”

周泰的这一番奏对,大出赵琬意料之外。

只因此话若是出自朝中任何一位御史或者谋臣口中,或许他会仔细考虑,甚至欣然采纳也未可知。

但问题是,提出这个建议的,偏偏是朝廷掌管征战讨伐的兵部尚书。

这不能不令他十分疑惑,进而怀疑周泰的立场和心思了。

赵琬沉吟片刻,面无表情地看着周泰,冷冷地道:“说下去。”

周泰并非没有察觉到皇帝的态度。

按理说,作为兵部尚书,他只需向朝廷建议派何人领兵平乱,出兵多少,如何统筹粮草辎重即可。如此既上合圣意,又尽了人臣之责。

但他作为朝中老臣,秉性耿直,深知近年来国库收支已经入不敷出,宫中大造殿宇,各地连年灾荒,民心不稳,边事不宁。

如今再要用兵,恐怕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故而周泰明知皇帝已然颇为不喜,仍然以大局为重冒死犯颜直谏:“陛下,北燕慕容氏陈兵十万,时刻欲南下犯我边境。”

“西凉拓拔昊又因当年雁门一战割让并州之事耿耿于怀,朝廷不得不派重兵镇守西凉,数年来耗费国帑甚巨。”

“何况战端一开,无数将士将殒命疆场,对朝廷而言,实非幸事。是以微臣认为当此国事艰难,内外交困之际,不宜再对内兴兵讨伐,当以怀恩安抚为主。”

平心而论,周泰的奏议的确是老成谋国之言:“乞活军”虽号称十万,但实际只有六七万众,且都是山东境内的流民,并非真心造反。

朝廷只需派遣一位得力大臣,妥善安抚,流民之乱即可消解。即便有不顺从者,为数已然不多,届时朝廷再派兵围剿,自可一举荡平。

或许是御极多年,自以为天命所归的自信,又或许天下承平日久,因此面对流民作乱,皇帝不仅丝毫没有紧张,甚至还有些轻蔑之意。

至于周泰所说什么外敌环伺,百姓不安之类的话,更像是一种赤裸裸的讽刺。

只见赵琬脸色愈发阴沉,胸口一起一伏,显然愤怒到了极点。只不过这种愤怒,是出于陆九如的造反,还是周泰的劝谏,就不得而知了。

赵琬质问道:“住口!周泰,尔执掌兵部,朕问你,聚众谋逆,该当何罪?”

“当诛九族。”

“既是如此,因何还要对其加以安抚?莫非你与之有所勾结?”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刹那间死一样寂静,凝重的空气似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有几位大臣原本打算助周泰一臂之力,但是看到皇帝如此愤怒,哪里还敢多言。

采纳不采纳意见倒是小事,万一被皇帝认为与叛贼有所牵连,自己脑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