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时对这些少数民族统称为蛮狄戎夷,这时羌族还在更远的西部,秦国灭了义渠国才开始有了接触。
这些少数民族根据位置或特色称呼,比如在淮河附近的叫淮夷,在齐国的叫莱夷,可能和蓬莱有关。还有叫白狄,赤狄用颜色称呼的,还有山戎是根据居住环境称呼的等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这些异族也被要求与汉人一致,逐渐被汉化。否则,古娲国犹如远西那些国家一样,是一盘散沙,或者就是松散的联邦制。
至于匈奴之前古娲国接触到的其他民族以戎狄羌蛮夷中的戎狄为主。
周朝初期一直到春秋五霸中的秦晋强大之前,周朝诸侯地盘还很小。周边和各诸侯国之间有很多戎狄部落,甚至多数诸侯国都与这些部落接壤。
即便是秦国,开始时也几乎被这些部落包围。当时各诸侯国地盘并不是连成一片的,而是犹如蛛网一般千疮百孔。
这些国家间有很多少数民族部落,一些是归顺古娲部落联盟的,当然到了秦朝时他们基本都已被同化,融合为古娲族的一部分。
这种不同族群混居的情况,要从古娲族部落联盟说起。从三皇五帝开始其实古娲就是一个部落联盟,联盟不仅仅有古娲人还有很多其他种族的人。
所以所谓的尧舜禹禅让也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一时期是通过部落选举产生的盟主,是哪个强大,哪个就是霸主,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
当时天空出现幻日的天文现象,一个叫后裔的部落妄想射下太阳,巧合的是他们射完箭,幻日现象消失。最后被各部落推选为盟主,他们的首领称为后裔。
春秋时期很多异族部落是以臣属国方式存在的。古娲人征服一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建立城池,控制附近部落。
比如在春秋秦国时期“县有蛮夷曰道”,建立一座城掌管附近异族部落的这种县就称为道。
周朝初期周文王姬昌率部进攻犬戎(又称畎夷,匈奴的先祖之一),打败了犬戎,后来周武王又修建了洛邑城,把戎狄赶到了泾水、洛水北边,命令他们定时进献财物。
再后来周朝将这些城池分给诸侯,就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有的诸侯分的多有多个城池,有的少只有一个。
而这些城池之间有很多异族部落存在,这就是周朝初期到春秋五霸扩张领土之前的各国封地所面临的的情况。一直到了春秋五霸中的秦、晋两国崛起,情况才有了改观。
秦国、晋国是最强的两个诸侯国。秦穆公、晋文公时期,他们大量扩张领土,到处炫耀军队战斗力强。
戎狄稍微不服气,他们就派兵攻打,这一时期戎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在晋文公强力打击下,戎翟被赶到西河的圜、洛一带,被称为“赤翟”“白翟”。
而秦穆公自从得到由余辅佐后,派大量军队攻打西戎,征服了西戎8个小国。
在秦晋两国强力打击下,戎狄部落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最后只好化整为零,散居各处。
就这样,陇西出现了叫绵诸、犬戎、狄獂等戎族部落。岐、梁、泾、漆的北边出现了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戎族部落。
晋国北边出现了林胡、楼烦等戎族部落。燕国北边出现了东胡、山戎等戎族部落等等。
共计一百多个戎族部落,沿溪谷一带分散居住,各有各的首领,很少与中原地区来往。直到一百多年后,晋悼公派魏绛到戎翟去搞好关系,戎翟才开始向晋国进贡。
在众多戎族部落中,义渠是比较发达的部落。义渠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存在,它虽属戎国,却也崇尚“以德取信于民”,与秦国的文明程度不相上下。
当时,义渠国王以祭祀凝聚人心,以军事强化国民的战斗力。在其他戎族部落被迫化整为零以图自保时,义渠国仍然保持着完整的建制。
他们修筑城池防御秦军进攻,并逐渐强大起来,占有了今天陕西北部、甘肃中北部和宁夏等地,版图丝毫不亚于当时的秦国。
义渠拥有庞大的骑兵队伍,常常劫掠秦国,曾一度打到了秦国的洛河流域。
所以这一时期秦国主要面临的外部威胁是义渠国和一些戎狄部落。义渠国最后被秦国宣太后美人计所灭,当时秦国宣太后还为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赵孟春继续说道:“这些义渠国人很凶残,他们杀光老弱病残和男人,只掠夺年轻男女人和孩子做奴隶,抢不走的东西就破坏掉。”
叶枫听着皱了皱眉头说道:“要想想办法救救他们。”
老吴头冷静的说道:“这种情况不是我们不想去救,对方至少有七八百人,我们几个压扁了都不够对方踩的。”
叶枫问道:“这些人会被带到哪里去?”叶枫想着如果这里救不了就去他们目的地偷偷抢回来。
赵孟春说道:“不知道,很少有人能从义渠国的地方逃出来,他们那里太大了,而且容易迷路。另外,义渠国人自幼骑马,他们骑马速度也更快,所以很难有人逃出来。”
赵孟春无奈的继续说道:“而大周的商人也没有敢去义渠国人的地方行商的,所以没人知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