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我的投资时代> 465、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65、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求月票)(2 / 2)

即使时间线拉长到五年,平均年收入也是六百余万美金,还不包括底薪在内,妥妥的高薪一族,比中小企业老板都强,还不用担心个人破产、债务问题等等。

华尔街经常被曝出有年入上亿美金的基金经理,那可能是他帮助自家机构赚了十亿美金,帮助出资人赚了四十亿美金。

除此之外,基金每年收取的那2%管理费,几乎全部用于投资经理出行的头等舱、五星级酒店等等开支了。

在工作福利待遇上面,顶级的金融从业者那绝对是俯视其他很多行业。

之所以搞这么奢华,一方面是少缴税,花干净了事;另一方面维持自家投资机构的逼格,利于业务开展。

实际上,光收管理费,基金不盈利,拿不到盈利分成,那投资机构也开不下去,因为收支无法平衡。

私募基金规模不大,管理费所以也就不多,而公募基金/美国共同基金那种几千亿规模的,整年亏损也饿不死,因为光管理费就很夸张。

在这种运作模式下,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合伙人想挣大钱,就得拼命把操盘的基金搞盈利,而且是盈利越多越好,这样投资机构也跟着赚钱,背后的出资人也跟着数票子。

大家都开心!

除了委任付绩勋担任惊蛰基金的合伙人外,夏景行还给对方挂了一个远景资本中国董事总经理的职衔。

可以理解为一个是实际职务,一个是军衔。

对于夏景行开出的职位、待遇,付绩勋都非常满意。

实际上,职务只是算平调,待遇也就升了三分之一。

他更为看重的还是平台,一个更有利于发挥才华的平台。

德丰杰的老外不信任黄种人,而夏景行却视他为海外同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