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 弘治中兴之,李东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弘治中兴之,李东阳(2 / 4)

了自己的皇位。于谦不断提议把朱祁镇接回来,朱祁钰很尊重于谦,心里有一万个不情愿,还是把朱祁镇接回来了。但当时以君为轻又拥立新君主的事,朱祁镇始终耿耿于怀,等他复辟后,于谦被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给咔嚓了。

我问,朱祁钰也被咔嚓了吗?

他说,没有。朱祁镇回来以后不是马上复辟的,而是被关进了小黑屋,一关就是七八年,只是这家伙运气好,熬到了朱祁钰病危,他的信徒们接着把他营救出来复辟了。复辟后第一件事,他先去网上发帖骂朱祁钰:我,天命所归的真皇帝;我,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兵出征保家卫国。可你呢?我让你临时主持工作,你直接上位了,你上位就上位吧,我回来了你不该抓紧让位吗?你竟然把老子囚禁了,把我儿子的太子也给废了。小时候弄块糖我自己不舍得吃先给你,结果你这么阴我,你简直不是人……

我说,没杀,也算仁慈。

他说,不用杀,本身就奄奄一息了。朱祁镇骂了一顿不解恨,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死后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迁都北京后,仅有的一个没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我说,于谦这事办错了。

他说,于谦只是臣子,他的提议也的确是以社稷为重,最终拍板的还是太后和朱祁钰。朱祁钰是好人没当成,坏人没做绝。不过,天子的确是讲命的。朱祁钰废侄子立儿子为太子,没几年儿子死了,自己又没别的儿子,只能再把侄子改回太子。

我问,朱祁镇知道于谦是冤枉的不?

他说,冤枉不冤枉于谦不重要,总要出出自己心里这些年的气。太后和弟弟不能杀,杀个挑头的臣子还是可以的。当初自己被蒙古人抓起来当人质,于谦根本不鸟他们,意思是我们已经换锁了,你想撕票就撕吧。另外,推动朱祁钰称帝的也是于谦。

你说,朱祁镇能不恨他吗?

我问,皇帝出征翻车了,得有人负责吧?

他说,朱祁钰判定王振负事故全部责任。王振不是死在战场上了吗?让家人抵罪,株连九族。还要登报批判王振,把他定义为明朝第一专政宦官、明朝第一蒙古卧底。不过,朱祁镇复辟后给王振立了碑招了魂,相当于平反了。朱祁镇对王振是有真感情的,类似父子关系,恨不起来。

我问,于谦有没有被平反?

他说,朱祁镇儿子朱见深上台后,恢复了叔叔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这一页也算尘埃落定。

我说,朱见深这个名字还是很有味道的。

他说,看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曾祖父朱四九、祖父朱初一、父亲朱五四,哥哥朱重四、朱重六,都用数字当名字。古代老百姓没文化,他们的名字真的只是个代号。而一旦逆袭呢?起名开始找蹊跷字了,显的有文化底蕴。朱元璋儿子叫朱棡、朱樉、朱橚,孙子叫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再看邀请他造反的发小,汤和,曾祖父汤五一、祖父汤六一、父亲汤七一,儿子们则叫汤軏、汤鼐、汤燮。人的名字也会带有时代元素,你家儿子叫世博,这个名字相对他的年龄而言,略正统了一些,他同学应该以子涵、浩宇系列居多。

我说,我娘看电视,有个主持人叫高博,我娘觉得博字很高大上,恰好孙子是世字辈,就提议叫这个了。

他问,当时你想给起什么名?

我说,一二,略懂一二的意思。但是这个名字有风险。若是他走了艺术之路,这个名字就很前卫,很大胆;若是成了一名普通职员,那就成了笑柄。后来我想了想,名字还是不能乱起,可以保守一些,不能前卫,就是这个名字哪怕出现在电视上也不觉得另类,例如xx省长董世博,不突兀。另外为什么要保留“世”字呢?我娘的观点是孩子一定要有家族传承,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基本尊重,你看大人物兄弟姐妹名字里都有相同的辈分标识。

他说,想的够长远。

我问,朱祁镇有没有比较突出的政治贡献?

他说,最突出的就是废除了殉葬制度,皇妃不需要陪葬了。

我说,学写历史后,我实地拜访了一圈历史名人,还特意跑到杭州于谦祠去拜祭了于谦。门前有个留言板,其中有这么一段话,甚是感动,我专门拍了照:十年前有幸从《明朝那些事儿》中拜读了您的事迹,震撼于心,久久不能忘怀,您深刻诠释了何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您的事迹必将千古流传,激励代代国人之心。ps:我给自己孩子也取了一个谦字。

他说,中国人都有家国情怀,都喜欢用帝王视角去看待历史,但是历史几乎不会记录普通人,史书中偶有出现也不过是一句“杀敌三千”,这“三千”就是痕迹。不过现在很多历史题材的小说不再着重讲述宏大事件,而是换成普通百姓居家过日子的视角,写出各朝各代的变革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实际的生活改变,如《白鹿原》就是以一个村庄为取景窗。

我问,王振作为一个宦官,为什么能专政?

他说,肯定是皇帝允许的。靖难之役后,明朝正式进入朱棣时代,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并设下祖训,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