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回到古代做暴君> 第666章 发展人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6章 发展人口(1 / 2)

随着铭朝愈发强盛,内地也因和平人口而开始疯狂增长。

短短几年时间,江南与江北行省已经发生了人口外溢,大量人口开始向较为贫瘠但机会更多的东南行省转移,朝廷顺势对当地工厂进行补贴,减税数年甚至是直接免税,以此来吸引商人投资。

随着大铭工业愈发兴盛,单靠朝廷所掌控的商队已经不足以发展整个大铭。

为了刺激发展,云帆也逐渐放开了一部分对商业的限制,允许商会开办,但苛以重税,且严格要求其执行制定的各种规定。

所以也因此,单凭免税一条,就足以让逐利的商人疯狂涌向东南行省。

随着百姓越来越接受工业制品,这其中所蕴含的庞大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人参与其中,逐渐的,工厂主的数量,开始追进甚至超过地主。

这一改变,开始修补云帆之前进行武力改革所带来的弊端。

新的利益阶层开始产生,地主阶层显得愈发无足轻重,直到被工厂主完全替代。

朝廷在这其中也开始推波助澜,因为想要发展工业,就必须解放更多的生产力,作为农业时代的利益阶层,地主不仅是对农民进行压迫,更限制了生产

力。

因为地主,大量良田无人耕种是常有的事。

即便云帆强硬的对土地进行了国有化,但在偏远地区,其中以东南行省最为明显,土地兼并的情况不仅存在,而且极为严重。

东南行省地势险峻,当地豪强与官府时常勾结,朝廷对其的影响很是微弱。

所以,想要通过武力对东南行省进行土地国有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是。

局势刚刚稳定,北伐才结束不到一个月,云帆不可能再掀起针对保守势力的内战,这不现实。

所以,云帆选择了借用新利益阶层的力量,来对抗旧利益阶层。

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当被剥削的佃农发现不用种田,只要在工厂制造商品就能养活自己,他们是决然不会选择继续在农田进行没有人权,日复一日毫无希望的耕种。

地主也绝对不会亲眼看着自己的劳动力流失,但工厂主有官府背书,他们不会亲自去对抗,只会找到当地豪强,明里暗里的给工厂主使绊子。

工厂主,也就是商人,当然不会因为眼下的挫折,就放弃东南行省这个潜力无穷的市场。

而有官府做背书,这些工厂主也决然不会怕什么。

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当地豪强与官府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云帆是在用“工厂主”这把软刀子杀人。

五月六日,东南行省传来了自朝廷下达减税口令以来的第一次总汇报。

禹州与桐州暂且不提,禹州本就落后,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对工厂的开设产生抵触是很正常的事。

桐州是颂朝的地盘,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是东南行省,而且工业化进程相比江南、江北行省也是不逞多让。

只是最令云帆感到意外的是,工厂的开设在深州遭到了极大阻碍。

这个由古振明统治的农业州,对工厂的开设有着非常之大的抵触。

但深州的土地兼并,是全国甚至整个九州最不严重的。

因为当初古振明起义,就是靠杀地主才笼络的人心。

这么多年过去,古振明的领导班子即便出现变质,再次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深州抵触工厂进入的原因,不会是土地兼并。

那会是什么呢?

云帆想了很久,最终灵机一动,忽然想到深州肥沃的土地,与之大部分被古振明解放生产力的农民。

几年前,古振明将整个深州绝大部分的农民从地主手中解放了出来,并让其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虽然因为简单粗暴,并且没有计划纲领。并没有产生较好的成效,反而使得不少良田荒废,但这依旧是使不少农民受益。

而这些受益的农民,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后,已经安居乐业生活了好几年。

再加上朝廷本身就支持土地国有化,古振明有很配合,将土地从法理上交给朝廷,通过几年稳定发展,深州已经有将近七成的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如此一来,云帆之前的设想,在深州就被从根本上推翻了。

深州没有地主的压迫,农民本身就安居乐业,既然如此,天生保守的小市民,又怎么会去尝试接受工厂这个新事物呢?

何况,工厂的出现本就是会对手工业进行毁灭性打击,许多靠着手工业生存的家庭,必然会因此导致收入大大降低。

如此一来,深州百姓对工厂产生抵触情绪,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在弄明白原因后,

云帆迅速调整了对深州的计划。

除了原本的减税福利外,云帆还对深州的工厂制定了另一个福利,那就是加薪。

只要工厂每招一个人,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