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听后大喜。
“胡亥,你这提议不错。”
“如此说法,我大秦还可以印刷,一些不必保留技术的书籍,销往各国。”
嬴政这时候又一次脑洞大开。
而这一决定,又让大秦有了新的赚钱门路。
在嬴政眼中,看似一些已经过时的技术,但是对于周边小国来说,却是弥足难求的新技术。
此时的大秦,已经以强国的姿态,在各方面开始不断地辗压各国。
而这为大秦后面成为更加伟大的帝国,奠定了夯实基础。
整个大秦,也因此进入了以发展和建设为主的时代。
这完全改变了大秦一些旧有思想。
比如一切都要靠武力这种硬实力,来解决问题。
一个帝国。
软实力强大了,同样重要。
不战以屈人之兵!
一直以来,兵家反复强调这一点,并且历代兵家都将这句话排在第一位。
而嬴政这一决定,无异于通过实践,去实现无数兵家,梦寐以求之事。
这些兵家人物。
他们虽然精通兵法,但是骨子里,就没人愿意打仗。
天下太平。
这简单的四个字,其实是每个人的梦想,哪怕那些征战沙场的将军。
而嬴政这时候重心全部转移到发展建设上面,毫无疑问甚得民心。
如此一来。
大秦这场内部危机,又因为许彻一个小小提议,完美地得到解决。
……
次日,早朝。
嬴政将这件事情宣布下去。
大臣们听后,无不欢喜。
“许先生,果然神仙人物。”
“如此一来,我大秦的经济,必然腾飞!”
“真是太好了!陛下圣明!臣等支持这一决定。”
大臣们的一致赞成,让嬴政心花怒放。
“没有其他事,就散朝吧,今日无事的大臣们,可以放假。”
这一决定,大臣们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内史腾站出身形。
“陛下,此事可是真的?”
一向不怎么言语的内史腾,这时候有种如同做梦的感觉,心想着陛下虽然看起来格外开心,但是也不至于如此。
这时候,又一名大臣随后站出。
“陛下,臣辛胜有话要说!”
嬴政见辛胜站出,不由一愣。
心想着。
“这辛胜怎么回事,给他放假不上朝,他还有话说?”
“他们这段时间,不是一直反感上朝么?”
辛胜这一站出要说什么,百官也是随后呆住。
李斯这时候,脸上浮过一丝异色,心中暗道一声。
“辛胜今天是怎么了,为何如此多事?”
之所以李斯反应最为强烈,皆是因为辛胜这个人,是投靠了李斯,成为李斯门客后,才有了今天。
可以说,李斯对他也算有知遇之恩。
虽然辛胜走到今天,也是凭了自己的本事,当年荆轲刺秦失败,辛胜得到机会,与大将军王翦前去平燕,辛胜优异的表现,让他有了崭露头脚的机会。
不得不承认。
大秦祖制传到如今的军功首级制度,有他可取的一面。
只要够优秀,普通人也有崛起的机会。
但是这一制度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普通人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的机会就是参军,在科学制度没有出现前,这是唯一的翻身机会。
但是很快,大秦将会全面推广和落实科举制度,将会堵上这块短板。
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晋升空间。
只有更多来自民间的人,都一心想为帝国效力,并且有这个机会效力,帝国才会更进一步地走向强大,同时不至于让人才埋没在民间。
毕竟人才的举荐和门客制度,有历史的局限性。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历史上的毛遂,有自荐的能力。
尽管毛遂并非秦国人,而是旧时的赵国人。
但是嬴政与赵国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理不清的,所以嬴政对于这些旧有的制度,早就看在眼里。
如果不是这样。
许彻提出科举这一说法后,嬴政也不会想着去落实。
但是比起科举制度的落实,嬴政知道其他事情,暂时还要排在第一位。
更何况,现在各郡各县的图书馆,才初步形成规模,并不是每个寒门子弟都有机会去读书。
所以这一制度想要落实,也没那么快。
但是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到来年开春的时候,这件事情一定会得到落实。
此时大秦的一些建筑,还不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所以即便是冬天,也不是完全无法施工。
更何况过了长江以南,冬天的时候,也没那么冷。
相较北方的施工进度,还要快上许多。
这也注定了,科举制度将来兴起时,必在长江以南一线,先行推广。
此时,辛胜在嬴政和大臣们的注视下,向前一步跪倒施礼。
“陛下,臣斗胆,虽然前面时候,微臣对于每日无事也要固定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