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朕登基以后> 第208章:大清摄政王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8章:大清摄政王令(1 / 2)

福临,这是满清顺治皇帝的名字。

代善拖着即将入土的身体,给了多尔衮这么一个答复,乍一听,完全就是答非所问。

毕竟多尔衮正儿八经问的,是汉民尚未归心,反抗此起彼伏,感觉清廷这两年有点仁慈了。

而老代善的话,重点却是在“不要动顺治皇帝上”。

两个老朽,一个壮年,在王府大堂内面面相觑,其实互相之间,都知道对方的心思。

多尔衮乃当世枭雄,野心勃勃之辈,自皇太极死后,在清廷中羽翼已经丰满的他,便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野望。

开玩笑,若不是为了那个位置。

他又何必费尽心思,把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从本该继承的皇位上拽下来,转头推一个刚刚才学会走路的小孩上位呢?

满清入主中原以来,这两年多的时间内,他一步一步蚕食其他诸王的实权,把政敌一个个置于死地,为的正是独断朝纲。

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显然不是多尔衮的最终目标。

这点在满清高层,大家都知道。

但那个九五之尊的位置,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上去的。

最重要一点是,拥立年幼的顺治皇帝上位,是满清高层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只有当皇帝是弱主、庸主的时候,关外起家的各方清廷权贵,才能谋求最大的利益。

这也正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最后会与帝位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皇位最终会落到年幼的顺治帝头上,其实也是大有讲究的。

最核心的一点是,满清的崛起极为突然,在努尔哈赤之前,他们完全是以部族形式,分散在关外过着刀耕火种日子的原始人。

短短数十年时间里,清廷在努尔哈赤的努力下做大做强,直至如今入主中原,形成滔天之势。

与之伴随的,则是满清社会的发展。

简单来说,几十年前,他们还处在原始社会,部族的老大死了,谁拳头大,谁就是下一个老大。

是努尔哈赤,把松散的满清各部落,给揉成了一团。

随着后金成立,这才逐步有了王朝的架势。

从原始的部族社会,一跃进入大一统的封建社会。

首先要改变的,便是把以前谁勇猛、谁足够凶悍、谁拳头大,谁就是老大的传统给扭转过来。

也就是由人人皆可当老大的“公天下”,变成确定正统后,代代相传的“家天下”。

可别小看这一个转变,有了它,能够最大程度调和各方利益,最大程度减小清廷内部之间的内斗消耗。

毕竟都已经成为王朝了,如果还是延续原始部落那一套,老大死后大家用拳头决定皇位归属。

那不是要彻底乱套么?

如果放在老以前,满清还是零散的各个部落,那还好说。

反正几十人规模的内斗,很快便能决出胜负。

但如今,清廷中动辄能够调动几十个牛录兵马的亲王,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火并之下,别说在中原享受这汉民们历代辛苦耕种,创造的花花世界了。

大家随时都有身死族灭的危险。

转变“公天下”为“家天下”,维系皇族正统,这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人,一直都在努力的事儿。

多尔衮作为皇太极的弟弟,要是公然篡夺了帝位,那就是开了个不好的头。

弄不好以后满清上层,互相之间攻伐、取而代之会成为一种风俗,届时频繁的内斗之下,有哪家的富贵能够长存?

立幼主,维持既得利益。

护正统,避免血腥的内乱。

这正是代善与济尔哈朗两个清廷资历最老的亲王,所坚守的原则。

而多尔衮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已经开始逐步突破底线了。

你说你当摄政王,权倾朝野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把豪格置于死地呢?

杀豪格,吞并他麾下的八旗兵马就算了,还把皇帝的印绶,给请到你这睿王府来了。

除了想篡位之外,还能有什么解释?

这是代善等满清上层贵族,绝对不能同意的。

其实对于代善、济尔哈朗这两个老家伙的想法,多尔衮心里早就跟明镜儿似的。

今日请他们过府议事,征求意见只是表面上的东西,试探才是主要目的。

见两个老家伙依旧是那么的不识趣,多尔衮也懒得再多说什么,只是拍着心口保证,自己会专心辅佐小皇帝。

陪着笑脸送走两人后,中年枭雄眸子一冷,转头便拿起皇帝的印章,顺理成章的对着诏书盖了下去。

可别误会,这可不是什么传位诏书,而是真真正正干事的政令。

对于多尔衮来说,自己年富力强,想要登上那九五之尊的宝座,根本就不用急于现在。

大不了再熬上几年,等代善这帮老家伙,彻底入土之后再行动也不迟。

历史上,多尔衮步步为营,最终也差一点就真达到了目标。

他甚至都已经逼着顺治帝,亲口叫他“皇父”了,甚至还把其生母,追封为了皇太后。

若不是在临门一脚之前,这家伙去狩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