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别高兴的太早。”
在朱标心里不停呐喊狂欢的时候,朱极冷不丁给他泼了冷水。
“我如今只是因为德不配位,所以让你继续当这个太子。如果你将来不勤政爱民,不能让大明百姓日子过得比我预想中的好,那你别怪我带头造你的反。”
这是朱极警告朱标的。
既然历史中出现了自己这么个意外,将来朱标会不会英年早逝还另有一说。
早些给他打一剂预防针,也省得将来兄弟反目的时候彼此尴尬。
朱标顿时笑不出来了。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哥哥说话这么直接,而他更惊叹的是朱极那撑破天的胆量。
乖乖,敢当着亲爹的面说要造反。这要是搁他们一帮子兄弟身上,只怕朱元璋的鞋底子早就镶在他们屁股上了。
当然,朱元璋虽然表现的比较克制,却也不能对亲儿子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无动于衷。
“逆子,哪有造自家人反的道理。”
朱元璋的呵斥解了朱标的围,但显然朱极不打算就这样轻易地将自己想要说的话题揭过。
“自古以来,皇权更替不就是兄弟相残的戏码么。汉有七王之乱,唐有玄武之变,宋有烛影斧声,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任何人都有无与伦比的诱惑力。”
“但很少人知道,当皇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咱大明的皇帝。”
三段分割明显的话,让朱元璋渐渐将心里的不快抛在一旁。他很赞同地点点头,不过还是有些好奇地问道:
“为什么说尤其咱大明的皇帝不好当?”
他见识过朱极咬文嚼字的能耐,知道这小子说话从来都不会无的放矢。既然这么说,必然有其特别的道理。朱元璋想搞明白,如果能让这混账东西说一说解决的办法,那就更好不过了。
突然放下架子的朱元璋让朱极有些错愕。
不过既然朱元璋能抓住这一点,朱极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说说清楚。
“接下来的话,你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不会告诉你,反正我就是知道。”
先给朱元璋提个醒,朱极这才有条不紊地解开朱元璋的疑惑。
“你们不觉得,这些年各地天灾来得过于频繁了吗?”
不等朱元璋回答,朱极便继续说道:“早在几十年前,这天就变了。在将来几十年甚至数百年间,这种变化还会不断反复。你们当真以为,这是上天降罪于天子吗?”
天变了。
没有什么比这句话能给朱元璋如此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如果此话出自其他人口中,朱元璋一定会毫不犹豫立刻将其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处斩,而后封锁消息永不为人所知。
但朱极是他的亲儿子,还是他认定了是上天给老朱家降下的祥瑞。既然朱极能告诉他这件事情,那么想必老天也不愿让大明百姓忍受这长达数百年的苦难。
朱元璋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敬畏和期待。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从朱极口中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显然,他要失望了。
朱极口中长达数百年的变化,自然就是后世气象学家们提出的第四次小冰河时期。
旱涝蝗雪种种自然灾害每年都在各地轮番登场,朝廷赈灾需要的钱粮入不敷出,偏生维持国家运转又需要征税,于是一个王朝的命运就逐渐陷入死局。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当其冲地就是提高作物产量。
可如今无论朱极还是大明,显然还没有相当的能力做成这件事情。
“不要看着我。有生之年,我或许能找到人力抗衡天变的方法,但绝对不是现在。当然,如今倒是有一件事情可以先去尝试,就怕国库空虚,经不起太大的折腾。”
不理会一旁早已长大了嘴巴的朱标和马皇后,朱元璋瞬间站起身来走到朱极近前,双手紧紧抓住朱极的胳膊,眼睛里似是冒着精光一般,迫切的样子如同初经人事的大姑娘一样:
“快说说。只要咱能办的,咱现在就下旨让他们去办。”
不得不说,王朝延续对一位帝王来说太重要了。
抛开朱极天生神圣的印象不提,大明这些年确实经历了不少天灾。其频繁程度,对照可以搜罗到的史籍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确实有些过于离谱了。
诚如朱极所说,当年他造反,难道只是因为蒙元的官吏贪腐严重吗?
不,是庄稼绝收,蒙元朝廷还不停征税,直接逼得他们这些老百姓在饿死和造反两条路上做出了迫不得已的选择。
哪怕朱极说的仅有一丝微不足道的可能,朱元璋都不愿意坐视它变成现实。
所以,他必须要让朱极将所有应对的手段都说出来。
“造船。造能够在海面上长时间航行的大船,练在大海上可以飘荡数月甚至经年的水军。当大明能够做到这两件事情,那么距离第一条活路就不远了。”
这是唯一不借助系统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朱极觉得自己如今能够体现的价值,只怕大部分要落在这件事情上。
“到那个时候,我会让你知道,咱们脚底下这片土地,到底有多大。而大明王朝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