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十二年十月,萧战废除中原实施了千余年的嫡长子继承制。
太和十三年元月,萧战颁布“推恩令”,规定各藩王可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儿子。
各地藩王并无反抗,一些藩王反而更加支持“推恩令”,认为这是朝廷对藩王的善意之举。
至于藩王们的儿子,除了嫡长子反对外,藩王们的其余子嗣皆热烈拥护。
“推恩令”在很短的时间内颁布下去,在诸王的支持下,推恩令被贯彻的很彻底。
太和十三年二月初七,鲁王病逝,其后,萧战将鲁王辖地分有五块,分封给鲁王的五个儿子,五王子皆获爵位,但却都由二字亲王降为三字郡王。
同年五月,晋王病故,萧战分晋地与晋王四子,四子分别为运城王、临汾王、平遥王、大同王,自此,晋王属地被一分为四。
无论是鲁王的后裔还是晋王的后裔,在被分封为王后皆是实力大减少,皆主动交出兵权,不再从事征伐之事。
自此以后,但凡藩王病逝,皆实行“推恩令”,大赢原本掌握各地大权的诸王辖地渐被分为无数零碎土地,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抗衡。
推恩令的颁布很顺利,并未遇到阻拦,这是因为各王国既得利益者居多,自然都支持推恩令,还有,萧战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从法理上也为推行“推恩令”找到了依据。
毕竟连皇帝都不立太子了,不需要嫡长子继承,那藩王们还有什么样说的?
再说,在世的藩王渐渐老去,与其让一个儿子独占自己所有财产,其他儿子过苦日子,还不如利益均沾,这样也很合诸王的心思,至于死后辖地是否依旧强大,这并不是他们想关心的事。
而提出并负责推恩令的温亭和,也一跃而为了朝中大员,风头正劲。
然而这时一件事的发生,让“推恩令”的施行受到了怀疑,也将温亭和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太和十三年九月,济阳王病逝,济阳王有二子,温亭和得知济阳王病逝后,拿着圣旨来到济阳府,下诏分济阳王连地为济阳与胶西,封济阳王长子萧成为济阳公,次子萧忠为胶西公,同时将济阳王连成地一分为二,让萧成与萧忠各自统治一地。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萧忠自幼体弱多病,又因济阳王病逝哀思过甚,就在诏书到达的第三天一病不起,两天后病逝。
这件事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济阳公萧成认为萧忠封公时间太短,推恩令也没有开始实施,应该将萧忠的封地交给自己来管理。
而温亭和则断然拒绝了萧成的请求,温亭和认为,萧忠虽病逝,但他身下有两个儿子,当分胶西之地,封萧忠的两个儿子为胶西县侯为滕县侯。
此举引发萧成的不满,萧成不断上书朝廷,想要推翻温亭和的处理方案,得到整个胶西地。
温亭和也是大怒,为了能让胶西地顺利分到萧忠的儿子手中,与萧成大吵一架。
随后温亭和动用朝廷钦差的权力,强行分封胶西地与萧忠的两个年幼之子,还搜罗萧成贪污受贿的证据报到刑部。
随后,萧成因为贪污事发而被关入大牢。
事情到这里似乎已经解决。
可问题是,萧成在大牢中一气之下竟然撞墙而死。
堂堂皇族,济阳公,竟然被逼自尽,一时之间引起诸藩王的兔死狐悲之心,众藩王强烈不满,纷纷给萧战上奏折,要求严诛杀温亭和,还萧成一个公道。
温亭和是“推恩令”的提倡者与实施者,也是萧战的亲信,若是他被诛杀,那也就意味着萧战屈从于藩王,会造成萧战权威的降低。
自己任用的人被杀,这当然是萧战不想看到的结果。
但是若不杀温亭和,必然引起诸藩王的强烈不满,甚至会引发国家的动荡。
萧战思虑良久,决定还是要保温亭和,保住了温亭和,也就意味着保住了那些勇于任事的大臣们对自己的一片忠心。
不过藩王那里还是要有交代的。
当下萧战下令,将温亭和关押入牢。
随后,萧战于深夜入天牢看望温亭和。
天牢之中,异常阴冷潮湿,温亭和披头散发坐在牢房内的草堆中。
一听到有动静,温亭和爬了起来。
看到来人是萧战时,温亭和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爬着来到了牢门旁的栅栏前,向萧战不断磕头。
“罪臣温亭和参见帝君……”
温亭和一边说一边哭,眼泪鼻涕一大把。
萧战让人打开了牢房,进入了牢内,随后对温亭和道:“温亭和,这次你受苦了。”
一边萧战这么说,温亭和更是哭得稀里哗啦。
“帝君,有您这句话,我温亭和就算是死也甘心了。”
萧战道:“现在全国各地的藩王都盯着你看,他们都希望你死,但朕却偏不让你死!”
“你是为朕做事的,虽然这一次你的行事手段过激了些,但是你并无大错,萧成不服从推恩令,定要受到惩罚!就算是自尽也是死不足惜!”
“帝君!”
温亭和放声大哭。
萧战道:“虽说你并没有做错什么,但萧成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