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同源,医者,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合阴阳消长之机。
穆临风想起来《大罗脉经》内的开篇第一句。这看似是一本古医书,但其实乃这天地间孕育的精华。
医术与这道法修炼,本是同源。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
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
虽阴阳已备于《大罗脉经》,而变化莫大乎于此经。所以,天人一理,理者阴阳,医道同源,源于变化,医道相通,理无二致,医而不知道,非医也。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这之前的《大罗脉经》读起来,偶尔会有一些地方读起来不像医术药方,玄而又玄。
如果从修炼的角度来看,那就说的通了。
天地上下,人居其中,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
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
故人中穴,不在腰腹之上,而在鼻唇之间;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志向同,
而此刻,穆临风突然起身,双目微闭,双臂抱圆,口微张,呼吸吐纳间,似有一股白烟从口中冒出。
身体似乎没有重量,漂浮于地面之上,随口中呼吸吐纳有节奏的游动。那身体仿佛柔弱无骨,轻似羽毛。
穆临风似乎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呼吸吐纳间仿佛与这天地同步,呼吸间竟伴随有水流,惊雷之声。
那呼吸的节奏,时而温和,似水般,如音律绕梁。时而呼吸如金石铮鸣,杀伐之气磅礴而出,如惊雷般,令三界避让!
五块记载《大罗脉经》的青石碑飞起,围绕着穆临风周身,不断飞旋。
突然穆临风在半空中定住,双目猛睁,发出一道白芒,似匹练般扫过那飞旋在周身的五块石碑。
五块石碑顿时化为齑粉,凭空消失。
穆临风凭空踏出一步,那脚下空间似有裂纹出现,这一步仿佛要将这天地踏碎。随后身子一软,便重重的摔到在地面。
“仅仅是一道残留的印记便有如此威力!”
这上古洪荒的混沌之力险些让穆临风承受不住。
穆临风并倒没有失去意识,只是那青石碑中残存了一缕印记在穆临风运功吐纳间被唤醒。这残存的印记便是鸿钧老祖所留。
上古的大神通者,哪怕是一缕残存的印记也不是穆临风现在的身体能承受住的。
但穆临风却感到体内的灵力似乎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如若说之前识海中的灵气是纯净如水,而现在的灵气却隐隐带有一些未知的混沌。
但碍于经脉的伤情,穆临风不敢运功,只能暂时作罢。
翌日。
韩青文一早已经带着十来块玉佩等在穆临风家楼下。昨日拍得那块原石后,穆临风便吩咐韩青文把这原石切割成玉佩,然后再交予他。
拿到玉佩后,穆临风强忍着经脉之痛,在这些玉佩中输入了自己的印记。一旦这玉佩破碎,哪怕在天边,穆临风也能立刻感知。
将这些玉佩分发给自己的父母,苏颜,绾绾,苏家二爷,还有天爷,另外还给了一块给韩青文。嘱咐众人此玉佩切不可转交他人,若万般紧急,性命不保的情况下,可以将玉佩摔碎。
韩青文见过德元子之前的手段,他深知这修道之人的神通是常理无法去理解的。
如今徽州这边事情已经了结,家人一切安好,只是穆临风自己的锁灵丹毒还未解除。去海州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与家人拜别之后,便带着绾绾一起坐上火车去了海州。
海州位于九州之上的东南方位。临海而生,气候温润,阳光充足,自古便是一块福地。
海州的老百姓不同于其他地方,此地的百姓多数懒惰。平日里几颗果实,一杯米酒,便能与两三好友待上一整天。
因为阳光充足,气候温润,雨水丰沛,所以尤其适合动植物的生长。哪怕你扔一粒果核在门前的土里,过几年那里便会长出一颗果树。
果树蔬菜,在海州这片地方几乎不用去浇灌施肥。海州如此的气候已经有几万年之久了。这几万年间湿润的气候,让土壤异常的肥沃。
所以自海州有人居住的时候,这里的老百姓便不用像那中原及北方的老百姓那样勤劳的去耕作。
随随便便就有好收成,哪怕你不耕作,家中附近院落里种些果树,也够你吃了。
如此的生活条件,何必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成天去辛勤耕作。享受生活不是很好么。
所以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海州的人普遍不太有斗志,民风也比较淳朴。不似北方那些居住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民风普遍彪悍。
穆临风倒是认同海州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他一直认为“勤劳致富”完全就是狗屁。那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够辛苦吧,卖早点的商贩辛苦吧,工地上的工人不论寒暑都在搬砖。
可这些人,见过他们富过吗?生活过的好吗?顶多是有口吃的,饿不死而已。
勤劳致富完全不是体力上的勤劳,但若要开智,首要便是开眼界。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