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辽之梦游天下> 第424章 历史之上太子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4章 历史之上太子争(1 / 2)

在汴京皇宫之内,皇帝的心情也是不爽,毕竟上天对于他自己也可以说是不怎么公平的。这次参与朝会的人有很多,他赵光义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他自己也是要是没有半分本事,又怎么可能会让那么多人来为了他自己效力。

此刻的赵光义坐在龙椅上面,不知道在思考什么,这个时候他一句话也是不说,仿佛心里觉得自己拥立自己的二儿子为太子是他自己人生的路上最大的,甚至是最正确选择呢?

举个例子,说起唐朝,我们所熟知的无非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唐朝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成为了古代中最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是有巨大突出,而且与外国的文化相融合,让唐朝的文化也日益升高。如此贤明的帝王却因为玄武门之变玷污了他的人生。而历史则又在他的身上重演,无非就是他的几个儿子夺位罢了。

李世民有三个儿子,而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首先作为老大李承乾来说,他是第一任太子。对于李泰来说,是一个狡猾之人。相对于李治,则与其他的两个哥哥天差地别,李治的性格和他的母亲长孙皇后,一样生性善良。而在争夺皇位的时候,李承乾和李泰则是针锋相对,而李治老老实实呆在旁边不干涉也不参与。

虽然李承乾在太子之位争夺战的时候,就已经是身在太子之位了,但李世民却不怎么喜欢李承乾,相反他更喜欢李泰。李泰是异常的狡猾,他经常在李世民面前拍马屁。时间久了李世民自然有了废掉太子的想法,李承乾认为自己太子之位不保,就像让历史重演,杀掉李泰,替代李世民。

李承乾把李世民想的太天真了,李承乾已经部署完计划,仅仅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就知道了。李世民命令手下将李承乾等人带到自己的面前,而李世民念及父子之情,没有将李承乾杀死,最后让他去充军。,而这个时候,最高兴的当属是李泰,自己没有了对手,肯定能够继承皇位的,天算人算不如天算,他却忘记了弟弟李治。

其实李治也想当皇帝,但是他的不够身份,在朝廷中也没有自己的势力,是不可能超过两个哥哥的,所以只能老实巴交的安安稳稳的呆在那,坐收渔翁之利了。李承乾倒下之后,李泰便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肯定是皇位的继承人,做事也没有章法。时间久了,李世民自然而然的也就看得出来,反观李治依旧老老实实的待在那,最后李世民也是将太子之位传给了李治。

在小编看来,李治的成功在于忍,看两个哥哥互相争斗,而自己则在一边看着,等哥哥们打完了,自己在坐享其成,李治的性格是李世民所看重的,这也是他能坐上皇位的原因之一。

还有历史上帝位之争最激烈的朝代是哪个?答案一定是清朝。那么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争是哪两位皇帝之间?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间。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九子夺嫡,正是这一时期。

那么清朝为什么会出现史上激烈的皇位之争呢?

这与清朝的祖制有关。当年,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两立太子,结果一位被自己杀死(褚英),一位被自己废掉太子之位(代善),所以努尔哈赤认为早立太子并不能起到稳定国祚的好作用,反而会使太子本人娇纵放肆而影响君权的不良影响,因此他来了个继承人由众贝勒推举的制度。

等到了皇太极时代,他生前也没册立太子,因为当时正值创业初期,大清之所以能够创立,依靠的就是家族力量。家族目标自然是家族成员的共同目标,而个人目的也不容忽视,大部分人栉风沐雨就是为了封王萌爵。而倘若早立太子就会让利益定向,如此很容易会使得各支力量权力失衡,很不利团结。所以大清王朝就形成了一个祖制,帝王生前不公开册立太子。

清太宗皇太极腰刀_图

这条祖制的最大好处就是“择优录取”,“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皇亲们,都积极打造自己。事实证明,大清王朝宗室皇亲的文化以及武功水平(尤其是皇子们)确实要远远高于其他王朝,也更是大清王朝皇帝整体水平要高于其他王朝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清王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问鼎中原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蜕变,早已很好地掌握了中原文化,尤其在康雍乾时代,他们通过勤政与睿智,更是将封建王朝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康乾盛世”,这些都是值得后人肯定之处。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客观事物也好,政治体制也罢,有好处就会有其不好的一面。“择优录取”“优胜劣汰”是伴随竞争的,如果这竞争始终处于良性之状态是无可厚非,但是面对皇位这如此巨大之诱惑,所以以机取巧,甚至是铤而走险的恶性竞争就在所难免了,又因为竞争的主导人是身份特殊并且有权有势的皇子们,这种恶性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巨大的。康熙皇帝就被他的儿子们搞得焦头烂额,他甚至一度十分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他的儿子们会出现火拼而将大清王朝毁于一旦,恶性竞争之负面影响可见一斑。

康熙末年的皇储之争,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称谓——九子夺嫡,顾名思义参与这次历史上最著名、最激烈的皇位之争的有九位皇子。

那么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