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小公爷> 第615章 刨了水匪的祖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5章 刨了水匪的祖坟(1 / 2)

向珤带着应天府的一众衙役,去拉永乐薯,然后张贴布告,分土豆去了。

朱高炽和李景隆两人都回了南京城,两万亩地,三千人刨,至少两天,,有了七千亩的数据,作为高产粮种推广的两名主官,已经心里有数了,再呆在这里,意义不大。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李云睿留了下来,美名其曰监督佃户工作,其实是因为他想要中饱私囊!

六、七千万斤土豆,少个百八十万斤,根本看不出来……

李云睿将账房找来,跟账房耳语了几句,账房立即将账本拿了过来,开始调整起数字了,李云睿则安排人开始运永乐薯。

别人有没有土豆,李云睿管不着,太原府必须有。朱济熿虽然不靠谱,好歹也是自己的姐夫,这么好收买民心的机会,李云睿不想错过。

“来来来,婉清,你喜欢的土豆饼……”

“来来,飘舞,你的炸薯条……”

“瑾瑜,奶油土豆泥……”

“秋香、冬雪、知画姐,你们三个的凉拌土豆丝、烤土豆和土豆虾球……”

回到曹国公府后,李云睿化身成大厨,开始展示自己的厨艺。

终于实现土豆自由了!几千万斤的土豆,够明年播种了!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就是玉米,还得等一年!明年玉米也能实现自由了。

想想这些,李云睿竟然还有些小激动,来大明一年多的时间,居然能做成这么大的事。

两天后,永乐薯的最终数据出来了,除去南京城百姓分的两百五十斤和李云睿运走的五十万斤,总共收了五千九百余万斤,亩产两千五百斤以上,原本对永乐薯产量将信将疑的百姓,这次终于相信了,开始期盼起来,未来的好日子了。

老百姓口里有句话,够不够三百六,一个人一年的口粮,三百六十斤还能勉强对付过去,这是个什么水平呢?大概就是维持着生命,饿不死,如果是壮劳力,一年至少要维持在五百斤。

以一个五口之家,两个壮劳力为基准,一年至少两千斤粮食,如果种小麦,至少要8亩地的纯产出才够吃。

现在有了永乐薯,一亩地就能养活全家,以后无论是灾年还是丰年,只要有了一亩永乐薯打底,那么百姓就不会怕了!

有人笑,就有人哭。

老百姓对永乐薯持欢迎态度,那些地主老财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开始四处走动串联,同时游说当地官员,试图阻止永乐薯的推广。

在真实的历史上,明中晚期期,土豆和红薯都相继传入中国,但推广速度极为缓慢,很多历史专家分析了很多原因,比如难以保存,比如产量低,比如朝廷不重视之类,但都没有分析到点子上。

其真实原因就是地主士绅阶层联合文官集团的绞杀!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种亩产千斤的粮食,一亩所得就够一家三口一年支应,明朝时期,一般百姓,每个人都会有十多亩地(明朝总共有12亿亩土地,6000万人口),那么无论朝廷收多少赋税,百姓都能负担的起,就算是遇到大灾,也能撑得过去,没有必要吃草根,吃观音土。

这对地主士绅阶层来说,就是个灾难!

地主和士绅靠什么发家致富?靠天灾,靠人*祸,绝不是什么勤劳致富……

每一次天灾,就有无数的农民为了活下去,卖儿卖女,卖地卖房,地主和士绅就开始出来当柳大善人,拿着自己粮仓里的粮食,开始从大肆掠夺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对于地主和士绅来说,每一次天灾,都是他们一次发家致富的机会!

那么文官为什么会和士绅、地主联合呢?

因为文官就是从地主、士绅家里走出来的,平头百姓家里能出几个官?就算当了官,很快就变成士绅了。再说了,文官想搂钱,从百姓手里能搂多少?最终不还得从士绅和地主手里拿?

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假的,都是假的,文人的嘴骗人的鬼,他们整这些,只是想把自己打扮的伟光正一些而已。

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赖以生存谋生手段,这些人合伙把土豆和红薯的推广给掐断了。

李云睿也听说了这些消息,但他并没有在意,因为这事已经是大势所趋了,那些地主、士绅肯定阻止不了的,就算朱高炽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也会坚定地把事情做成!

谁干挡在前面,那就是朱高炽的敌人,会被碾压地粉碎。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刚收完永乐薯,张忠派人送来了消息,朱棣批了张辅出兵剿匪的折子,还指定了地点,广西柳州、桂州和浔州,因为永乐三年,柳州三地发生瑶民大藤峡起义。

说起大藤峡,对大明来说,就是一个梦魇,有明一代276年间,大藤峡地区百姓造反就没停过。大藤峡在今天广西桂平,这里还有个地方叫金田,太平天国起义的地方。明朝期间,大藤峡反明起义枚不胜举,超过万人以上规模的有9次,王守仁曾经在此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