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小公爷> 第537章我为党国立过功,我为党国流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7章我为党国立过功,我为党国流过…(1 / 2)

当朱棣把自己担心的问题提出来时,李云睿听了之后,想了想,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军队就是军队,军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家卫国,他们一定要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时刻准备与大明的敌人进行战斗。至于屯田的任务,其实完全不应该由军队来执行!”

朱棣听了李云睿的话,微微点了点头,这个观点,朱棣也是赞同的,但有些时候,赞同不等于支持,这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解决的,不是手起刀落杀几个人就能改变的。

“陛下,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供陛下参考一下!”李云睿快速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道,“我建议朝廷成立一个农垦商号,将所有卫所中负责屯田的士兵纳入其中,专门进行屯田,至于是种粮食,还是种其他作物,我们再讨论!”

“这怎么行?”淇国公丘福站了出来,说道,“卫所屯田事关社稷安稳,如果贸然取消,恐怕引起天下震动!况且你将卫所的军户,纳入那个所谓的农垦商号,他们是军户,还是民户……”

“行了,淇国公,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了……”听着丘福开始提问,李云睿直接开口打断了他,淡淡的笑了笑,说道,“我好歹也是读过一些史书,自汉朝以降,军队屯田的目的都是为了开疆拓土,只有大明的军队屯田,是为了弥补朝廷的财政收入,其他朝代没有屯田子粒,也没有危及社稷安稳?”

屯田制始自汉朝,汉武帝打下西域疆土之后,为了将这些疆土彻底占为己有,调发大批戍卒和百姓屯田西域,用屯田所得的粮食,作为戍边军队的粮草,其目的根本不是帮朝廷减轻财政困难,而是开疆拓土。

自此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两宋,各代都推行过边防屯田,所生产的粮食主要也是供军需,目的都是巩固边防,或者开疆拓土。

唯独到了大明,把屯田当成了士兵的主业,把士兵当农夫,让他们来为朝廷税收做贡献。

丘福被李云睿一怼,顿时语塞。

“陛下,大明边军、京卫和各地卫所,至少有百万人整天都在忙着耕种,不进行军事训练,不在战备状态,这些上了战场,基本上就是给敌人送人头、送战功的,鸟用没有!”李云睿看到丘福不说话,继续说道,“精兵三千,胜过弱渣十万!陛下也是百战名将,这个道理应该明白的。再者一旦神机营能够推广开来,大明战力必将无敌于天下,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军队。”

听了李云睿的话,朱棣面无表情的说道,“你说的那个农垦商号,怎么操作?如果朝廷没有屯田子粒,应该如何因对?”

“陛下,关于农垦商号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将各个卫所屯田的土地折算成宝钞,组建商号,而参与屯田的士兵转化为雇工,安排他们打理这些土地,商号支付薪俸给他们!”李云睿拱手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夏原吉听了李云睿这句话,赶紧说道。

如果按照李云睿的想法,支付几十万人的俸禄,一个月每人一两,就需要几十万两,一年下来就要几百、上千万两,大明财政就会彻底崩溃……

“夏大人,你还没听完我的计划,怎么就能妄下断言?”李云睿知道夏原吉担心什么,笑了笑,说道,“夏大人无非担心这些人的俸禄从哪里来?其实夏大人根本无须担忧,这些人发了俸禄,必然要购买生活必备品,比如米面粮油。因此这部分钱,朝廷是可以从他们身上赚回来的!再说了,只要他们种出来的农作物,高于他们的薪俸所得,朝廷就是赚得!”

“李云睿,你说这话蒙谁呢?就算以每人月俸二两的水准,一个人一年就要二十四两,一个人种地,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产出?”夏原吉说道。

“种粮食自然是亏的,但是可以种其他经济作物,比如棉麻,比如蔗糖、比如天麻三七、比如烟叶。”李云睿转身看着夏原吉,说道,“就算是种主粮,也有可能赚钱,夏大人可听说过粮食深加工?等土豆推广成功后,大明的主粮必然过剩,过剩的粮食就可以用来饲养家禽牲畜:黄豆榨油之后的豆饼,小麦磨粉之后的麸皮,用来喂鸡、喂豕;永乐薯可以制作淀粉、酿醋、酿酒;小麦粉可以做成面条、饼干、点心,稍微换一下思路,想挣钱还不容易吗?”

听完李云睿的话,夏原吉有些后悔了,想跟李云睿探讨挣钱,李云睿闭着眼能碾压自己十个来回……

“好了,你们都是朝廷重臣,国之栋梁,何必跟一个孩子争吵?”朱棣看到夏原吉不说话了,开口说道,“李云睿,继续说你的计划!”

李云睿略一思索,说道,“农垦商号成立之后,岭南地区种甘蔗,北方种棉花、苎麻,另外挑出一部分人来,专门种植烟草,不过要严禁烟草种子外流……”

“烟草种子为何不能外流?”朱棣听了之后,说道。

“陛下,烟草之利,大的惊人,千倍、万倍于食盐之利,人一年吃盐,不过一两斤而已;如果人喜欢上吸烟,一年没有千八百支,根本不能称之为烟民,大明有六千万百姓,哪怕十分之一人喜欢抽烟,一年都能抽个几千万两!除了大明,周边的藩国何止亿兆之人?而且这东西由朝廷垄断,朝廷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