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小公爷> 第472章 以个人能力定薪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2章 以个人能力定薪资(1 / 2)

这个过程,非常繁琐,制造鸟铳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钻铳膛,刮膛铳。《纪效新书》记载:“原孔甚小,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一个工匠,啥也不干,光钻铳膛就要一个月,可见效率之低。

而李云睿的无缝钢管,借鉴了铸铁的技术,内外两根同心圆的冷骨,钢水直接倒入两根冷骨中间,冷却后就成了无缝钢管。这样制造的钢管,无论是准心、还是准直度,都是一次成型,不需要后期调整,只要打磨光滑即可,这个打磨过程很简单、一根钢管半天就能完成。

江心岛制造无缝钢管的效率和兵部的效率,那是天壤之别,无缝钢管可以一次性制造上百根……

这种无缝钢管缺点有没有?有!那就是钢管的硬度不高,容易炸膛!当然这要看跟谁比,大明三段接合式和双层复合式造出的鸟铳,也容易炸膛。

江心岛造的无缝钢管,用七钱的火药做炸膛实验,在八十发时会炸膛;而兵部造的鸟铳最多五十发,必炸无疑。

“金大人,你看我们无缝钢管质量上乘,价格公道,你们兵部买回去之后,可以快速制造鸟铳,大批量装备军队……”李云睿拿着一根一米长的无缝钢管,跟金忠推介起来。

“小公爷,你这钢管好是好,可惜和我们兵部的鸟铳规制不同……”金忠看着李云睿手里的无缝钢管,有些郁郁的说道。

金忠是真看上李云睿手里的钢管了,但是李云睿手里的钢管内径都是一样的,而大明鸟铳的铳膛是前大后小的喇叭形。

李云睿当然知道金忠的意思,这一点也难不倒他。

大明鸟铳的铳膛是前大后小,也是因为工艺问题,受当时的工艺限制,鸟铳内芯断面不是纯圆、芯体不直、镗内也粗糙不平,需用钻头对铳镗进行修整,而兵部的工匠采用了钻床,用木头做框架,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或者畜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

这种的工艺的缺点就是鸟铳两端受力不均匀,会形成鸟铳前大后小的形状。

金忠是文官,不是技术官僚,他不了解鸟铳形状成因,只是看到形状不同,就固执地认为李云睿的无缝钢管不好……

李云睿就把无缝钢管的好处给金忠讲了一下,然后给他科普了一下相关的工艺知识。

金忠听了之后,依然觉得李云睿说的有些玄乎。

于是两人商定,金忠带了十根无缝钢管回去,让兵部的工匠做成鸟铳,看看效果如何,然后再确认是否购买无缝钢管。

李云睿自然是欣然同意,他相信兵部那群工匠会喜欢死这种无缝钢管,毕竟这可是划时代的技术革新……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金忠将无缝钢管拿回兵部后,交给了相关工匠,第一时间就被工匠给否了!

这个消息传到李云睿耳朵里时,李云睿差点惊掉下巴,无缝钢管可是工业革命后,枪管最好的选择,居然有人敢蹦出来说无缝钢管不能做鸟铳,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过,事反常必为妖!

为什么工匠连试都没试,就直接否定,这里面必然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李云睿从江心岛找了几个工匠来,安排他们回兵部打探一下消息。

江心岛的工匠,都被李云睿养肥了,拿着高薪,享受着高待遇,对李云睿的吩咐自然是惟命是从。他们回到兵部后,就跟以前的老兄弟、老工友见面,询问这件事的缘由。

原来,兵部的匠人们拿到无缝钢管的第一时间,就看出来无缝钢管的价值,如果采用无缝钢管肯定能制造出鸟铳来。

但如果采用了这种无缝钢管,必然导致一个问题——兵部工匠将迎来大规模失业!

兵部的工匠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原因很简单,这得归功于朱重八。

朱元璋登基后,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按照职业把大明百姓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

这个户籍一旦确认,子孙十八代都会是这个身份,不会改变……

朱元璋制定这个制度的本意是实现对人口的控制,防止流民出现,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世代为农,这有利于农业的回复和发展,但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这样做还有个坏处,那就是没考虑到人口增加的因素。

一个军户,生了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能够当军户,另外两个儿子是军户身份,但没有营生可以做,因为军户没有自己的土地,朝廷又不会发饷银给另外两个儿子,就会产生逃户和流民。

兵部的工匠属于军户,如果没了皇粮可以吃,他们的下场只能是做逃户或者流民,在大明逃户和流民的下场非常悲惨,比贱籍还惨……

《大明会典》中记载,“凡流民……,若团住山林湖泺,或投官豪势要之家藏躲,抗拒官司,不服招抚者,正犯处死,户下编发边卫充军。里老窝家,知而不首及占緗不发者,罪同”,当流民有砍头的危险。

现在兵部制造鸟铳、火铳,生产数量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