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马丁·麦克唐纳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但影片在作为圣丹斯电影节开幕电影时,口碑非常出众。
作为法国知名度最高的几个导演之一,塔玛拉·霍恩如此盛赞同期上映的对手,赢得媒体一众好评的同时,也赢得了对方主创人员的好感。
欧洲电影市场就那么大,电影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个电影节没见到下个电影节总会碰头。
无论霍恩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夸奖对手的电影,作为事情的当事人,总要站出来表示感谢,于是原本火药味十足的场景,因为几位导演的互相恭维,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气氛似乎温和了许多。
熟悉塔玛拉·霍恩处事风格的人,在得知对方一系列动作后,只能感叹,“真是没想到,有一天霍恩竟然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果然是当了老板的人,有了责任后,为人处世的风格也更加圆滑了。
真是一只小狐狸。
————
在《拥抱》正式公映的前一天,法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一台放映了塔玛拉·霍恩和克罗夫·杜弗洛访谈节目。
节目一播出,克罗夫·杜弗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当天晚上就占据了名人搜索榜24时一位,拥抱、塔玛拉·霍恩等词汇也成为网友热搜对象。
《世界报》、《欧洲时报》等发行量极大的报纸都报道了克罗夫·杜弗洛和他出演的影片《拥抱》。
趁热打铁让《拥抱》上映的第一周,观影人数超过56万人次,超过《孤独二兄弟》50.7万人次,但明显不如《凯斯宾王子》99.5万人次的观影数量。
好莱坞电影垄断法国电影暑假档,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法国,全世界的电影市场几乎都面临着这个问题,美国电影的强劲,让本土电影处于一个尴尬地位,大家都愿意挥洒着票子去看美国大片,去看被影评人诟病并没有什么营养的“爆米花电影”。
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文艺片只能在政府的强势干预下勉强站稳脚跟,饶是如此,每年暑假仍有一些法国本土导演指责院线排片太少,观众想看找不到地方,但电影本身尴尬的票房成绩却清楚地告诉这些电影人,观众就喜欢美国大片。
久而久之,法国电影市场暑假档就成了好莱坞大片的狂欢日。
去年的《怪物史莱克3》、《十三罗汉》、《虎胆龙威4》等一众好莱坞商业大片轮番占据法国周票房冠军宝座,法国本土影片杀出重温的仅有一部和伊朗的合拍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
如此尴尬的成绩,让很多人感慨法国本土电影的低迷和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强势。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虽然《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来势汹汹,又有票房表现良好的《灭顶之灾》、《水晶骷髅王国》、《地头蛇》等一众新老美国电影的夹击。
但仍有两部中小成本的本土影片杀出重温。
《拥抱》和《孤独二兄弟》。
三甲席位有两部法国电影,在往年暑假魔鬼档期,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近两年,市场已经很少可以看到能与美国大片叫板的本土电影。
《拥抱》和《孤独二兄弟》的市场表现,为法国电影人增加了在暑假期间牵制美国大片的信心。
作为近两年被媒体冠以“最强新生代导演”,塔玛拉·霍恩的作品在市场上的强势已经让院线习以为常,无论是当年那部至今音像店还在贩售的《牧羊人》还是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漂亮男孩》都是当年电影票房市场上的吸金王,更别说奠定霍恩“大导演”地位的《精神病人》和《凤凰社》。
虽然《拥抱》在暑假档与《凯斯宾王子》正面抗衡下,仍保持亮眼的成绩让人惊讶,但惊艳感远远不如《孤独二兄弟》来的震撼。
要知道,此前媒体普遍认为,25日同天上映的几部电影,《凯斯宾王子》一家独大,《拥抱》可以喝点肉汤,鉴于去年《我在伊朗长大》的良好成绩,或许《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有逆袭的可能,剩下的几部电影,除了美国黑帮电影《地头蛇》,统统都是炮灰!
作为媒体眼中的炮灰,《孤独二兄弟》这部喜剧电影,不仅创造了50.7万观影人次的亮眼成绩,还突破重围,一举拿下本周票房季军宝座。
更要命的是,在《拥抱》有法国电视一台、四台、百代等大佬的保驾护航下,《孤独二兄弟》这部小成本电影的观影人次仅比排在第二名的《拥抱》少了5万人次。
打败《地头蛇》、《灭顶之灾》等一众影片,跻身三甲席位的“二兄弟”也成为暑假档法国电影市场当之无愧的“黑马”。
————
和票房相比,身为导演的苔米,自然更在乎的是电影的口碑。
互联网的普及让原本喜欢翻阅杂志报刊的苔米,也开始养成了上网的习惯。
当然,她还是会订阅报刊和杂志,但不能否认的是,网络已经成为她获取外界资讯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专业影评人口中,《拥抱》的评价较她以往的作品,评价只能算是还可以,比《漂亮男孩》高,比不上《精神病人》和《牧羊人》。
电影扣分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