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6(1 / 2)

问及保定城防诸事,邵宗元简明扼要的一一回答,发誓说:“臣等誓死守城,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朱三多用赞许的眼光看着邵宗元,明朝末期,大多的官员已经忘记了读书人的本分,读书做官不是为了名,便是为了利,遇到事情旺旺先考虑一番自己的得失,但也并不都是这样,旺旺是官当的越大,越自私贪婪,底层的官员还是大部分比较好,或者差不多。

“汝虽是恩贡生出身,但汝为官清廉,治地有方,深得百姓拥戴,我朝的官员若都像你这样,哪来的流寇?何愁贼寇不灭?朕敕封你为文渊阁学士,吏部左侍郎,以表彰你的功绩,但是,光有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是不够的,必须要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守住城,城破,不仅你我性命不保,百姓也要遭殃,朕不希望朕之子民因为朕枉送了性命,眼下贼寇势大,而要保住这保定城,必须发动所有的百姓踊跃守城,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众志成城,可移泰山,朕估计流寇的南路大军明日便要兵临城下,留给我们备战的时候不多了,一会儿带朕巡视城防,眼下有这么几件事儿急办。”

现在的朱三多已经进入角色,他觉得老秦发明的这个“朕”,用起来真是不错,当他自称“朕”的时候,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皇帝。

因为姓朱的原因,在大学期间,朱三对明朝的历史格外的感兴趣,不仅课本上的内容记得鬼瓜烂熟,还查阅过大量的历史资料,连有些地方志都反复看过,对于不同版本的正史,野史也都反复的对照过,由其是明末的历史,他更是反复的研究过,因为这是一个王朝从衰败走向毁灭的重要历史阶段,作为学历史的还特么的姓朱不能不下精力研究一番,他认为明朝的覆灭原因众多,首先是国家的统治者——皇帝负有重大责任,明末的三个混球皇帝一个不如一个,万历皇帝本可以借助张居正的改革实现大明中兴,但这家伙因为嫉妒张居正的名声盖过了他,就倒行逆施,怎么错就怎么来,还特别的贪婪,后期竟然还不理朝政,几十年不上朝,造成了朝纲混乱,国家的事儿没有人管。

作为皇帝,你不想管事儿,连面都不露了,不不干事儿没有管,干了坏事也没有人说,自然有人想浑水摸鱼,普遍的观点是明末官场腐败,党争不断,是造成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朱翊钧之所以当了几十年皇帝稳稳当当主要是吃老本,留给子孙的可就是烂摊子,朱三多极赞同这个观点。

朱由检的爹就不说了,当了几十年的太子,老皇帝不喜欢,一个街上的二混子就能拿着棍子混到皇宫打他,活的太憋屈,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容易老爹死了,该自己说了算了,偏偏身体不好,还好色,结果是虽然没有直接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但也差不多,一个月不到该屁着凉。

接下来,天启皇帝就不是一个治理国家的料,人家的特长不是搞管理,而是搞专业,木匠活倒是干到了登峰造极,国家却越来越差劲,由于他醉心专业,什么事儿都交给太监,差点让魏忠贤得手改朝换代,有的学者认为如果魏忠贤篡了权,说不定汉人的江山不会完,朱三多倒是觉得可能性不大,纸包不住火,不管魏忠贤如何防备,总是会露馅了,老朱家的人有的是,随便一个王爷站出来,振臂一呼,魏忠贤的那些人马立刻树倒猢狲散,不过,朱三多还是认为魏忠贤有两下子,骑驴那个时候,边防从来没有短过银两,建虏没有彻底的站上风。

对于朱由检,朱三多是毁誉参半,这家伙倒是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勤勤恳恳的,很多时候竟然忘了自己是一个有媳妇的人,可惜,就是不明事理,不懂的怎样领导大家一起工作,不懂的因地适宜,因时适宜,循规守旧不知道变通,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看路,爱听赞歌,不识人,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好像别人只要成了官员,就应该像他的儿子一样听话,缺钱了,老百姓就得掏腰包,总之一句话太嫩!

“请皇上吩咐!”,邵宗元等一伙人都站起来了。

朱三多一挥手,“大家坐,坐!这时候了就别太讲究了。”

许日可向前一步,“皇上,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君臣之道。”

朱三多不想纠缠这件事儿,都特么的火烧眉毛了,明天,刘芳亮就打过来了,讲究这玩意有屁用,“张罗彦何在?”

张罗彦崇祯二年进士,先在基层任职后混入了中央机关,《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忠义七》记载:罗彦,字仲美,举崇祯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

此刻,张罗彦就站在堂下,他在朝中混了十多年,对皇帝朱由检太了解了,这个皇帝容不得别人出一点点的差错,还偏听偏信,虽然他已经罢官在家,但为了保护家乡不受流贼涂炭,兄弟五个皆与同知邵宗元等官员歃血盟誓,誓死守住保定,“臣,张罗彦在!”

朱三多仔细看了一眼张罗彦,尽管张罗彦在朝中干了多少年,但他刚刚顶替了朱由检,马马虎虎知道张罗彦的经历,人却对不上号,“朕以前识人不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