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小农女世子妃> 第八章 一举成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一举成名(1 / 2)

看到这丰富的奖品,说实话,刘珂儿,心动了,来到这世界,家里穷的叮当响,做梦都在想钱。了解只要十文钱,就可以参加。

摸摸胸口的五文钱,碰了碰军哥儿,

"我想参加试试,说不定我还能拿大奖呢!"

今天卖鱼,刘珂儿的表现太让他吃惊了!"好,"军哥儿毫不迟疑地掏出他的五文钱。

报名处

刘珂儿的出现让排队的学子议论纷纷,八九岁模样的孩子,衣服补丁落补丁,在这一群十六七岁的学子中间太扎眼了,一赵姓学子起哄道:"小孩,你倒啥什么乱呀!这是书画比赛,你会吗?"

"你咋知道我不会?"

"吆喝,一个没上过学堂的小娃,在这大言不惭,让我们这些学子情何以堪!"

说着,这赵姓学子手拿风流扇,还不忘扇几下,这大冬天的,也不嫌冷!

"我说,我还能拿奖,你信不?"

这句话激发众多学子的情绪,赵姓学子向后喊了一声"张兄",人群中走出一学子,温润如玉,向前拱手道"之平兄"

赵之平,刘珂儿眼睛眯了眯眼,这边,军哥儿小声说"二堂哥,张建书"

"张兄和你比试,如何"

"既然比试,赢了如何?输了又如何?"

"你赢了,给你十两纹银,你要是输了,从这趴着出这镇子,如何?"

"好,"

刘珂儿也怒了,比就比,在这个时代,没有学过书画,但是,现代的刘珂儿家庭富有,母亲从小就培养她,琴,棋,书,画,她可是样样精通,比试也是信心满满。

书肆掌柜出来,宣布比赛题目,和规则,是一"秋"为题,时间是一柱香,裁判是清风书院的院长,王员外,和食美楼的东家墨玉公子。

一人一桌,笔墨纸砚,都是书肆提供。刘珂儿,拿起毛笔,犯难了,这个用着真的不顺手,现代都是硬笔,比化来比化去。邻桌看见,嗤笑一声,"高雅的东西,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会的,不懂装懂,到时候爬出去,就不好看了!"

刘珂儿也懒得搭理他,是骡子是马还是得牵出来溜溜,不是打嘴仗就能赢的,向周围看了看,发现一卖炭老伯,忙跑过去,讨要一块。

作画,意境很重要,得以秋为题,刘珂儿很快想到清代,王士祯一首诗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全诗描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项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竿,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垂钓的潇洒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萧瑟和孤寂。

刘珂儿,寥寥几笔就把这意境,用素描画出来了,远山,近水,加上用的是现在的技巧,旁边题诗"一人独钓一江秋!"整幅画作完美完成。

一柱香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刘珂儿也完成了自己的大作,左右看看,对其还算满意,就在最后一个交了上去。

本想着,一个孩子,能有多高的绘画水平,三个评委开始也没有对她抱多大的希望。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幅作品却成功收服三位评委的心,清风书院的院长,手捋着胡须,"妙呀!妙呀!"激动地站了起来,走到刘珂儿面前,

"敢问小友,师出何人?"

"自己想的,"

小友可为我们解析这幅画作的含义吗?

刘珂儿也不扭捏,把这首诗全部背了出来,解析道:"前两句近乎白描,后两句却有着无穷意味。图中看似不可能的“一曲高歌一樽酒”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现出来。而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原图,但此“钓”已非彼“钓”了,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联想开去,那是一种感怀,或者说,最后一句已是“虚实相映”了。

再观全诗,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细细品味,这些“一”用得十分贴切又有情趣。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刘珂儿,一口气把心中所想全部说出,四周一片寂静,有的张着嘴巴看着她,心道"这怎么了,难道说的不好?"正疑惑间,听见啪啪啪的掌声!清风书院院长是个出了名的爱才之人,直接邀请,送了一张免费进去清风学院的名额。

"这名额给我的,我有权利用这名额?"

"当然!"

"说话算数!"

"我送给我大哥,他很厉害,这些都是他教我的!"刘珂儿胡诌道,大哥那么渴望读书,让他去一定成才。

院长一惊,但是话已出口,也不好再说什么,最后又送给她一套笔墨纸砚,希望她也有一天来书院。

堂兄张建书,也有两下子,一副秋海棠,画的惟妙惟肖,得第二名。

等刘珂儿向三位评委,见礼完,书肆也把十两纹银交到她手中,她突然转头看向赵之平,这还有十两纹银呢!怎么可能忘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