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福孕连连> 福孕连连 第7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福孕连连 第78节(1 / 2)

“拿来。”

“圣上……”李承恩有些担忧的劝道:“上面全是大逆不道之言,圣上不如……”

“朕说,拿来。”新帝冷下脸,声音沉了几分。

李承恩无耐,递上了四位皇子连夜逃离京城后,发给天下人看的《讨伪帝檄》。只不过,这位新帝的贴身伴当知道,这东西新帝看明白后,只会越看越大怒。

第55章

春江水暖,浮于水面上的鸭子们是最先知道的。

这不,自诩跟鸭子这等小生物有得一拼的赵子殷,就知道他逃离长安城的时机,得抓紧着了。不然,搭不上唐国公府的离开队伍,他是逃离了长安城,外面的世界也不一定安全着。

大梁朝的八柱国,越国公、吴国公是一心跟着大梁朝新帝朱友存走,准备当从龙功臣。

郑国公则是京城里划水,颇是有一翻皮里阳秋,两面都靠的架式。

至于卫国公、秦国公、凉国公,远在四方驻地,暂时离着京城都还远着呢。这一场大梁朝新帝的登基仪式,是没凑上了趣。不过嘛,再过些时候的天下诸侯汇盟,齐齐一心反新帝时,这三位那叫一个当仁不让。

剩下的唐国公、周国公,就是坚定的反对派了。要知道,除开大梁朝新帝外的四位皇子,就是这两座国公府出手,一个传递消息情报,一个大开方便之门给送出长安城的。

总之,在大梁朝的江山社稷安危面前,八柱国那是各有盘算,各有筹谋。

潼关,守备府内。

逃到了这儿的赵子殷,在跟刘元德汇报了情况后,就是毕恭毕敬的立了那儿,等着刘元德这位顶头上司的寻问。

“这么说,京城里就剩下了越国公府和吴国公府在支持新帝。郑国公府则是沉默不语,当了旁观的人?”

刘元德问道。

“回大人,确实如此。”赵子殷肯定的回道。

“恒卿,你怎么看?”作为上位者,刘元德的答案,总是给在最后的。一般情况下,他喜欢让幕僚伍恒卿先提了点子,若合意,就拍板过了。若有疑惑,再点拔便是。

“主公,依在下看来,新帝坐不稳那把龙椅。”

伍恒卿答案够直接,他道:“咱们若是站队,只能站在了胜者者的一方。”

“有道理。”

刘元德点头,示意当如此。

“既然如此,子殷,你随大哥去邺都,那里将召开盟会。本官则守住潼关,给盟会备下所需的最重要一条通道。”

刘元德的意思,够明显了。他的倾向自然是与唐国公府的世子爷刘元瑞一致的。但是,他不能去邺都,因为,潼关更重要。

等着反大梁新帝的大军到来时,想进驻长安的话。潼关就是最重要的关卡,这里可是雍州的门户所在。

“诺。”

赵子殷躬身应承道。

景泰六年至景泰八年,连续三年的大旱,并、雍、兖、豫四州,算是粮食颗粒无收。百姓衣食无着落,自然是烽烟四起。

那么,冀州作为天下中心之一,邺都好歹也是当过两朝古都,还是颇有些政治地位的。再加上,冀州是一个富裕的州府,这天下会盟定在了邺都,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赵子殷从长安城出发,到潼关,再到邺都。这一路行来,发现出了中原地,到达冀州境内后,这里确实是有几分生机的。

至少,这里的流民少了,田地之中处处可见些绿色。不像着那并、雍、兖、豫四州,完全是树皮草根都让逃荒的流民们扒拉着吃了,真真可谓是百里无人烟。

邺都,比起长安城,是稍稍有些不如的。

不过,在赵子殷眼中,也是一座雄城。

城内,行人如织,百业兴旺。

赵子殷在这座城里,还是能看出来,冀州百姓的生活,尚算得不错。不过,很可惜,这里不是大梁朝皇家的赋税重地。因为,冀州的东道主,是周国公府。

在长安城,有周国公府。在冀州城,仍然有周国公府。

因为,周国公府的封邑,就在冀州。而邺都,就是周国公府最重要的老巢据点。可以说,周国公府能不要长安城的基业,却是绝对不能舍了邺都。

很简单的,没了邺都,周国公府就是失去了根基的大树,一场大风下,就会毁得一塌涂地。

《讨伪帝檄》的发起人是周国公府的世子柴庆。响应的首人,是唐国公府的世子刘元瑞。其后,紧随着的响应人,可谓是各路诸侯纷纷附于尾翼。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卫国公、秦国公、凉国公,这三位当朝元老级人物了。

不过嘛,会盟的主要领头羊,却不是以上的大人物。而是以二皇子朱友全,三皇子朱友善,四皇子朱友定,五皇子朱友贞,这四位大梁朝皇家的皇子殿下为主的四王会盟议事。

赵子殷没幸运参加了会盟的大会场,他是一个小人物,只是在外面观看了一翻热闹。顺道把打探来的各路消息写成信件,然后,差人快马加鞭的送至潼关。

“风雨汇冀州啊。”

在一家小小的酒肆中,赵子殷饮着小酒,如此的感慨道。

虽然,嘴里是这么讲,赵子殷还是一碟子小菜品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