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皇上您该去搬砖了> 1023.秦晓鸾李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23.秦晓鸾李经(1 / 3)

虽然目前不能知道胡忠仁的“五星于帅”这个说法的准确含义,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是试探自己对于奇正的倾向。

他为什么要做这种试探呢?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受人指使,第二种是他自己的想法。

先看第一种情况:受人指使。

如果是这样,指使胡忠仁的人多半出自内宫之中。

内宫之中又有三类人。第一是皇上,第二是皇后,第三是其他妃嫔。

能直接指使胡忠仁而他不敢拒绝的,就是皇上和皇后了。

现在皇后已经死了,可以排除掉这个选项。皇上嘛,不太可能。其原因在于对于李世明来说,自己就是一只随时可以捏死的小蚂蚁,有这方面的疑心大可一道诏书就赐死自己,犯不着费这些心力。至于其他妃嫔嘛,可能性也不大。虽然前段时间皇帝宠幸过自己两次,但总的来说距离“宠妃”还远得很,不至于到你死我活的那个地步。因此这方面可能性不是很大。

排除掉内宫之后,就是朝中那些大臣了。但现在自己和朝臣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那么说有动机这么做的就是要逗垮于奇正的大臣,从自己和于奇正的关系着手,弄死于奇正。这种可能虽然存在,但也不是特别大。其原因在于现在于奇正已经不是朝廷官员,要想给他戴上“反叛”的帽子,大可不必从男女关系着手。

综合考虑下来,既有能力又有动机这么做的人只有一人——太子李经。

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从亲戚关系来说,于奇正是李经的妹夫,自己是李经的小妈。但从自身关系来说,就复杂得多了。

李经对自己有那个意思,秦晓鸾心里很清楚。不过,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她和李经之间是绝无可能。不说别的,光是“伦理”这一关就过不去。

但男女之间的事,是世上最为奥妙的事情。身不能在一起,不代表心里就不想。甚至很多时候,越是得不到或者无法得到的,越是美好。

虽然李经得不到自己,但不代表着他心里没有想法,刚才被自己打断的话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对心仪的人都有一种独占欲。即便事实上不能得到,也希望对方心里只有一个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经对于奇正有嫉妒之心,是个很正常的现象。

当然,如果仅仅是男女私情,也还不至于做出这种事。但问题是,在这件事上,还涉及到利益。

作为储君,李经迟早是要继位的。从大仪朝的角度来看,五星市是一个绝对不可忽略的势力。

李世明军功盖世,他活着时没人敢主动进攻,但如果他死了呢?不谈别人,就算是李经本人,心里也非常清楚,在军事统帅方面,他绝不是于奇正的对手。简单点说,对李经来说,未来于奇正将会是他最大的“外患”。了解到于奇正的所有一切,对李经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因此,从公和私两个方面,李经都有足够的理由来试探自己。

但眼前发生的事情,否认了这种可能。

如果真是李经所为,就不可能昨天刚刚派胡忠仁来试探后,今天又自己来说这些话。

加上自己之前和胡忠仁的攻守同盟,并不是谁都能指使胡忠仁,那么现在大致可以判断:虽然具备其他人指使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那么现在重点就是要看第二种可能了:试探自己,是胡忠仁本人的想法。

可问题在于,胡忠仁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宫中太监和朝臣、妃嫔之间勾勾搭搭之事常有,如果于奇正是之前的朝中宠臣就很好理解,但现在于奇正的身份如此敏感,已经不是“朝臣”的概念,胡忠仁这么做,只会给自己添巨大的风险和麻烦,目前看不到任何有可能产生收益的地方。

难道说,胡忠仁是判定将来于奇正会入主中原吗?想到这里,秦晓鸾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刚刚想到这里,李经就接上了刚才的话:“奇正击败大蛮王之后,率军一路追击,欲一举将大蛮王斩杀。”

秦晓鸾淡淡地说:“那又如何?”

李经急道:“你怎么不明白呢?”

在世人眼里,于奇正是战无不胜的战神;关于这一点,李经的想法略有不同。

这就是“相识于微时”与“相识于盛时”的区别。

比如说有一个人,和你从小一起在乡下长大,后面他离家闯荡,成了一个大集团的董事长。虽然你接受了他“发了大财”这个事实,但却与他发了财之后认识的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反过来说,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他身上的光环是怎么样的,就确定了这个人在你心中的“初始形象”。

就拿于奇正的几位夫人来说,情况都大不相同。后面的黛拉、阿缇雅就不说了,就算是比较早的沐儿,认识于奇正的时候,他就是大将军了。只有李墨宁,认识于奇正时他还只是个“小无赖”,因此在几位夫人中,李墨宁对于奇正的“崇拜感”最弱。这种潜意识心里会不自觉的表现在说话行动上,因此许多人认为李墨宁是因为自身“大仪朝公主”身份所以对于奇正说话没那么膜拜,完全是一个误解。

李经和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