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4节(1 / 3)

那人的一声惊呼不亚于一场小型地震,大家很快就想起题目,不时有人发出惨叫声,还有人矜持地说了一句,“这就是学业不精的下场了。此题早就在宋朝考过了,当时还闹得很大,有些书上还有记载,你们的夫子没有和你们说过吗?”

此人顿时就遭到了一些审题错误的考生的围攻。

“不能全看四书五经啊,还得看看唐诗宋词,其他什么天文地理的才好,主考官出这道题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给我们降低难度,没想到你们竟然都不知道这则轶事。”说话的书生头戴纶巾,身穿锦袍,摇着扇子很是潇洒。

只是他的话实在是太拉仇恨了,最后在广大考生的怨念下,他很快就落荒而逃。

顾青云也觉得对方嘴欠,他自己知道就行了,做什么要说出来?在这里的很多人都是家境一般的,或者家里财富够了,可是请的老师水平一般的,他们这些人平时学习那些儒学经典就已经很吃力了,现在还要去翻课外书?那也得有这个精力或金钱才行,还要有运气才正好看到考题。

顾青云要不是经常去书店看免费书,自己又有意识地抄书好积累家中的藏书,他可能也看不到这个故事,答题的时候就按照《礼记》里的内容来理解了。

“我也答错了……”耳边传来了赵玉堂幽幽的声音。

三人一惊,都看着他。

赵玉堂脸色惨白,低声道:“我写成菊花诗了,是不是这次府试就不过了?”

三人面面相觑,大家不是主考官,当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道题的占分比重不大,只要其他做得好,还是有希望的。”最后,顾青云只能如此安慰他。

赵玉堂似乎接受了这个说法,心情也好了一点。

即使大家都知道自己还年轻,这次不行,明年再来也可以,可还是看不破啊,巴不得什么考试都一次性通过,以后好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考乡试,成为举人,这才有当官的资格啊。

“我爹说中午就跟着商队回去了,可以明天傍晚到家,你们有什么要买的就赶紧去买。”赵玉堂自从对了答案后就没精打采的,声音都有点无力。

顾青云见人生地不熟的,又没有钱,该买的他爹也买了,该办的事也办了,就没有出去。倒是他们三个出去了,直到快中午了才回。

回来的时候,顾青云闻到他们身上淡淡的酒气,就忍不住问道:“去喝酒了?”

赵玉堂傻笑,神情还算清醒。

何谦竹很是无奈,指着赵玉堂叹道:“我们走着走着,他想借酒浇愁,又不敢在客栈喝,怕被赵伯伯骂,就在一间小酒馆喝了一点小酒。”

赵文轩也是一脸的无语。

“你爹快回来了,赶紧去换衣服。”顾青云扶额,催促道,“都快要出发了,你还敢在伯父的眼皮底下犯案,你强。”

最后出发要上车的时候,赵父似乎没发现什么,四人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至于赵父那个了然的眼神……顾青云决定自己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不说。

又是一天半的时间,他们终于回到了家。才八天的时间,就仿佛过了一个月,看到那座熟悉的农家小院,瞬间,顾青云都差点流泪了。

府城虽大虽繁华,那也不是他的家,这座农家小院才是他在这个时空的根啊。

此刻,顾青云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

在应付完老陈氏一番“瘦了瘦了”的话语后,顾青云终于从奶奶的怀里挣脱出来了。

因为顾大河开始把买的东西一一从车上搬下来。

粗盐、细棉布、醋、酱油、白糖、酒……除了细棉布,其他都是腌制咸鸡蛋要用的调料,这些在府城买更便宜,趁着有机会,顾大河就买了回来。

可是大家更关注的是方子的售卖情况。

顾大河这才小心翼翼地掏出几张协议,递给顾季山,一边说道:“这个方子不好卖啊,我上门说的时候,那些掌柜都以为我是骗子,听都没听就把我赶出来了,更别说尝一下我带去的咸鸡蛋了。有些态度好点的,还想着只出一两银子就买去。我当然不肯了,这也太便宜了!”

见大家都深有同感地看着自己,顾大河喝了一口水才继续说道,“后来我见这样不行,就找到何秀才的儿子何林,请他帮忙,这才卖了出去。”

对于方子他们顾家看得很珍贵,但在那些酒楼或饭馆的店家眼里,这个没有什么出奇的。能屹立不倒的店子不是背景雄厚就是有自己的镇店之宝,都有属于自己的秘方,如果觉得你开价高了,他们都不会买,实在想要的话,还不如想其他办法去弄到手。

“幸好有何兄在,他带着我认识了一些人,价格才高一点。”顾大河对何林满是感激。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个熟人帮忙实在是太好了!

最后方子一共才卖了15两银子,卖给了府城南北两个规模一般的饭馆,这是三家协商好的,否则顾大河都不想出手,因为只有一家的话,人家出的银子更低。

“主要是那些做菜师傅尝一下就差不多知道里面放了什么调料,人家只是懒得去一一尝试比例,嫌这个花费时间,鸡蛋又不是什么精贵玩意,这才愿意花钱买,要是惹急了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