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看朝中可派何人?”
成去非顿首道:“臣不敢妄言,凉州情势复杂,非常人可控,军国大事,须君臣共议,还请今上稍安勿躁。”
英奴再度颔首:“也好,只是并州,这前后才安生几年?不到三年吧?”天子的情绪依然复杂,凤凰元年的事情历历在目,前大将军险借并州行加九锡之举,直到事后,天子才渐渐体察出那份叵测的居心。然而并州一役虽小胜而大败,加之王宁先前的胡作非为,把原刺史林敏在并州经营数十年的家底几近败光,留下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待人收拾。彼时,江左衣冠士族更愿意忙于求田问舍,拥美姬,赏歌舞,甚少有人真的肯去那边塞之地,徒受性命之忧。
朝廷再三商榷,终推出扬州刺史府中长史夏侯绅出刺并州,以卫边疆。夏侯绅年少时不过是远慕老庄齐物,近嘉阮生放旷的人物,但其善于怀抚的性格,还是让朝廷认定并州由这样的人来接手是最为妥当的。
夏侯绅这几年也算发挥所长,一面大量征辟人士充实幕府,一面分而化之北面匈奴羯族等部,引人归降,惨淡经营数载,并州勉强间竟也再度出现鸡犬相闻之声,就在刚过去不久的凤凰五年的元会上,并州来的使者也这般如是而奏。天子亦念他在晋阳城空,寇盗四攻的艰难处境中败而能振,大感欣慰,怕是那带回天子嘉奖的使者刚返至边关,就已生此动乱?
那么之前所报虚实,天子不能不心生疑虑,言辞间已多有不快,成去非却更能理解夏侯绅的不易,即便他本对夏侯绅其人并无多少高看之意。当初祖皇帝渡江南下,北方士族未跟从者,后多依附胡人政权,投降异族并非难事,高官厚禄之诱,世上又有几人能真正抗拒?
“今上,能得三年五载安定局面,已属难得,边境之局面,风起云涌,瞬息万变,恐吴、韩、孙、白,犹或难之。”成去非只言片语间,又徒增天子不悦,英奴不想成去非竟也说出畏难之辞,尽管这言辞所述亦并非虚言。
君臣二人,一时也难能定出具体策略,天子纵然再心如火燎,却也清楚,事关重大,明日朝会且不一定能见分晓,遂对成去非道:“时辰已晚,尚书令今日便留宿台阁吧。”
成去非领旨而出,到尚书台时,内侍见了他,虽一时惊愕,却仍赶紧命人去备热汤,那边榻上睡着的是今晚值夜的尚书郎李涛,李涛素有打鼾宿习,这内侍本是北人,听得此时里头鼾声如雷,又甚是规律,不禁想起幼年家中烧柴做饭所用风箱,一拉一推,犹如此声,面露难色道:“奴婢给尚书令再腾出……”
“不必了,离早朝也只剩数个时辰罢了,我稍作歇息就好。”成去非挥手示意人散去,并无需他人伺候,自己除去簪缨鞋袜,刚欲卧到榻上,不知何时李涛竟醒了,鼾声骤停,李涛本要如厕,走出来时迷糊间瞧见一人影,并未留意,可他嗅觉向来灵敏,空气中一抹熟悉的淡淡熏衣之香被他捕捉到,这种气味是独属尚书令大人的,成去非身上衣物近来一直散发此香,李涛顿时清醒,定睛一看,那榻上躺着的真的就是成去非,忙上前施礼:
“下官失礼了,大人怎么……”说着轻揉几下眼角,再度确认一番。
李涛素与成去非亲厚,乃尚书令得力下属,成去非也不相多隐瞒:“今上急召,遂留于内宫。”
即使如此,剩下的自然不该多问,李涛却不知怎的忽想起元会偶遇一幕,一时便多了嘴:“大人,可是并州出了事?”
成去非翻身而起,眉间一凛:“这也是你该打听的?”
李涛连连赔罪道:“下官不敢,只是元会当日无意听到并州来的几位使者忧心忡忡说到并州时局,那时下官并未着意,以为他们自会跟天子禀报,不想后来没了下文,此时见大人深夜进宫,又联想到此事,下官绝无僭越窥探之意!”
原早有端倪,成去非现在无法深究那使者当时是否如实禀明实情,天子又是如何作想,只沉声道:“你知道不敢便好。”
李涛再不敢多话,仍回去歇息。
并州是否已然朽木索马之势?凉州是否能继续维持平衡之态?幽州人于此事间又当秉持何种姿态?而这天下,且又何时能够休牛放马,偃武修文?
还未到而立之年的尚书令仰面卧于榻上,无心睡眠,这颗心俨然历经浮沉沧桑,被打磨得坚硬而笃定,这颗心,却仍同少年时一样,向往着八荒无外,九服大同。而那远在边塞的一方大吏,又如何以孤立之身,游于豺狼之窟?这同样给年轻的尚书令以莫大的勇气和感慨,此刻外头冷月当空,无声照遍台阁,成去非不由再度回想起司马门前的那场事变,心底汩汩流过一阵滚烫热血,他始终清楚地知道,敌人来自于何方,又是如何在他面前露出狞厉害的爪牙……
第168章
当翌日朝会上天子命侍中读完这两份军报时,举朝一片哗然, 这其中自有为骠骑将军客死他乡的唏嘘悲恸, 自有为并州边塞迭乱不止的愤慨烦闷, 而两事同至所带来的错愕仓皇,则是一样的,忧患不平,风烟不靖,东堂之上, 很快分出几派来。
自宗皇帝最后那几年间成长起来的一代将星们, 几近凋零殆尽,纵然马革裹尸是军人的最佳归宿,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