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漫漫星空之基因研究院> 第246章 根治痛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章 根治痛风(1 / 2)

尿酸是体内细胞分解后产生的代谢物质。从细胞的分解到最后变成尿酸,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核酸和核苷酸→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这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不同的酶进行催化,尿酸生成增多主要是因为其中的酶出了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酶是PRPP合成酶。PRPP酰基转移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简单来说,若PRPP合成酶、PRPP酰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增加,或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尿酸的生成就会增加。而这些酶的活性高低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尿酸高一般是有家族遗传史的,换言之有些人的体质就更容易产生更多的尿酸。

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核酸是由无数的核苷酸组成。每一个核苷酸都由三部分组成,一个磷酸分子、一个戊糖(五碳糖)和一个碱基(嘌呤或嘧啶)。生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质中RNA(核糖核酸)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个核苷酸组成。反过来当核酸氧化分解后的产物之一就是嘌呤,所以说嘌呤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人体自身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解产生的嘌呤称为‘内源性嘌呤’。而食物消化分解的嘌呤为‘外源性嘌呤’。‘内源性嘌呤’占80%,‘外源性嘌呤’仅仅占20%左右。体内产生嘌呤后,会在肝脏中再次氧化为三氧嘌呤,又称为尿酸。2\/3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1\/3通过粪便和汗液排出。可见,嘌呤是核酸的氧化分解的代谢产物,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根据尿酸产生的机理,目前医学上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要防治好痛风就要减少尿酸的产生,要减少尿酸的产生就要减少体内的嘌呤,减少体内的嘌呤就要减少核酸的氧化分解,和嘌呤的摄入,同时加强尿酸的排除。从饮食习惯上,如果生活在沿海地区,就要减少海产品摄入,如鱼类、贝类等要少吃;如果肉食吃得多,就要少吃肉,多摄入低嘌呤的蔬菜,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第二步要评估体重指数,如果超重要积极减肥。第三步要考虑是否有遗传因素,即家族中有无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有遗传因素的人代谢功能可能会有缺陷,比如缺乏一个代谢尿酸的关键酶,这类人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多需药物治疗。

目前一些排尿酸处方药主要包括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该类药物可以阻止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出,从而起到降低人体内血尿酸水平的作用,副作用就是多排尿酸的同时也把人体其它微量元素也排出体外,会造成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钙,所以不能长用,而且还对肝、肾有副作用,更不能长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是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别嘌醇是一种强力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有效减少尿酸生成、降低人体内尿酸水平的药物。虽然别嘌呤醇的不良反应较少,但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

非布司他主要成分为非布佐司他,其化学名为2-[(3-氰基-4-异丁氧基)苯基]-4-甲基-5-噻唑羧酸。为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适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但是大剂量的非布司他,就容易发生恶心、肝功能异常、皮疹、关节痛等不良反应。

另外,按照人体吸收养分的体循环过程还能够了解尿酸在细胞沉积的机理。

当人体中血液的血尿酸含量比较高的时候,部分尿酸会伴随着血液进入身体各部部分的细胞液(部分通过肾过滤排出)。在细胞液中随着血液中的水分和各种物质的被吸收转化,使得血尿酸容易超过饱和值而结晶。结晶后的颗粒变大,无法进入静脉毛细管进入体循环排出,就会在细胞液中沉积下来。

这就是血尿酸沉积的机理。

另外,可能因为关节处的结构复杂,血液流通比其他部分要缓慢一些,所以比较容易造成尿酸积累而沉积。

按照尿酸沉积的机理,如果能够控制进入细胞液的尿酸不结晶也是可以控制尿酸沉积的。

这个方法就是食用一些碱性食物,中和血液中的尿酸,使尿酸在细胞液中不结晶。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饮用苏打水。

当喝入足够的苏打水后,小苏打与尿酸中和,能够有效地溶解尿酸的结晶和防止尿酸结晶。这样细胞液的尿酸就能够被静脉毛细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然后通过肾脏排出。

但是大量的尿酸进入肾脏,容易造成肾结石。这一般可以服用碳酸氢钠防治,碳酸氢钠能碱化尿液,增加尿酸在血中的溶解度,使尿酸不易在尿中积聚而形成结晶。

这些方法都不能根治尿酸高引起的痛风。说到底尿酸高就是人体的细胞新陈代谢出现了问题,造成生成嘌呤过多。肾脏和身体的排泄功能不健全造成尿酸不能有效排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是一个全身细胞都与之有关的疾病,要根治就可能要对身体全身进行细胞修复。

人类的细胞各个部分的新陈代谢速度是不一样的。人体大部分组织的细胞都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