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子留的大臣们,到底哪些是靠不住的,哪些又是能靠得住,熬得住的。
如果刚一抓捕入狱便故意抹黑太子和长孙,以求早日出狱,这样的人,基本上就没有再出狱的可能了。
当朱棣再次罗列了一大批的清单后,仔细的又重新审视一遍,便交给了一旁的锦衣卫,说道:“这折子交给汉王,叫他按照折子上的内容准备。”
听到这话的锦衣卫赶忙领命离开了。
至于那折子上的内容,却又是需要花费大量银子才能办到的事情。
但朱棣却一点不考虑汉王是否能够做到。
因为汉王上位的作用就是为他办这一切,如果办不好了,这也将成为他赶汉王下台的理由。
否则,那汉王当了监国,自己随随便便一句话就又夺了监国的名头?
这是朝廷大事,虽说是他老头子的权力,但就算是皇帝,也是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的。
不然不足以服众。
对于朱棣的心思,一旁的老和尚姚广孝虽然从始至终都不曾发表过任何的看法,但心里却看的清清楚楚。
对于朱棣如此作弄自己那儿子的事情,老和尚姚广孝也是颇为无奈。
随着老头子朱棣列出那份清单被人送到了皇宫后。
尚书房中正悠闲的吃着香蕉的朱高煦在看过后顿时脸色一沉。
“又来?”
看着这次清单上越发多的支出,朱高煦感觉自己的脑袋都有些疼了。
这老头子没完没了,加上朝廷各地也是乱七八糟的银子要支出,让他朱高煦这个监国怎么做?
正在发愁的朱高煦,来回的在这殿中走动。
可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什么法子来。
跟那大侄子之间的交易还需要些时日,就算得了那九万多两白银的收入,也不足以支出这些用度啊。
第一次监国的朱高煦,顿时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给搞的有些焦头烂额了。
可偏偏这些事儿又不得不做......
想到老头子对出兵的事情十分看重,朱高煦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直接便派人将那永乐大典的征书事宜给暂时的停了。
将那些给永乐大典用度的银子给挪用到了此次军队装备打造上。
他如今能想到的也只有这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捡着重要的事情和让老爷子高兴的事情办了。
随着这些事务的督办,转眼间又是十多天的日子过去。
朱瞻墉那小子那边也在充足的银子支持下,正式的迈入了正轨。
就目前那小子所传回来的消息,现在已经有近万人在不断的开垦着荒地。
并且雇佣的百姓也越来越多,更多的百姓也在不断的入场。
随着这些百姓的不断加入,荒地开垦的速度也在迅速的提升。
而与此同时,在看到这些荒地正在快速的被开垦时,那些还在观望的百姓们,也顿时有了信心。一时间缴纳土地使用费的百姓数量激增。
到旁人处购置土地的钱虽然拿不出来,但租赁土地的钱还是有的。
而且租赁下土地后,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也和购买土地后出产的是一样的。
那水源还接到了家门口,不知道有多方便。
就当朱瞻墉那小子所负责的事情正在顺风顺水的进行时。
那尚书房内的汉王朱高煦却全然没有了往日监国的高兴劲儿。
老爷子的要求不断增加,眼瞅着就是要让他将此次出征的所有花销都准备妥当,可这些银子他去哪里弄....
永乐大典也停了,能暂时停下的花耗也停了。
可依旧存在不小的窟窿。
毕竟这可是几十万人的军队开拔的花费啊。
可为了坐稳这监国的位置,他也是不得不做,凡是老爷子要求的事情,全部满足,不敢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眼瞅着老爷子给他定的时间就快到了,如今距离所需筹备的银子还有很大的窟窿。
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朱高煦只能是想到了自己那鬼点子很多的大侄子。
在他看来,如今唯一能够帮他解决这件事的就是这位大侄子了。
太子府的大门口。
汉王朱高煦刚刚下了马车,便正巧碰见了刚刚出门,准备同样坐马车去京郊游玩的朱瞻基和胡善祥。
瞧见这一幕,朱高煦赶忙跑到近前,对着朱瞻基说道:“大侄子,二叔找你有要紧的事情。”
听到这话的朱瞻基不由的看了下身边的胡善祥,说道:“二叔,什么要紧事啊,侄儿刚准备出门呢,要不晚上回来说?”
可朱高煦哪里还能等的住,赶忙便皱着眉头说道:“要紧事,要紧事,大侄子,你不管有什么事,先搁一搁,先帮二叔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见二叔如此的焦急,朱瞻基也不好多说什么,便嘱咐身边的胡善祥在马车里稍微等候后,便起身与二叔一同又朝着太子府的大堂之中走去。
随着二人在那大堂之上坐定后,朱高煦顾不上喝一口那下人奉上来的茶水,便赶忙说道:“大侄子,二叔现在遇见难处了,那老爷子为了打仗,乱七八糟的军费都往你二叔这里扔,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