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捡宝(布凡)> 第561章 八大山人,清四僧之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1章 八大山人,清四僧之一(2 / 2)

涛、朱耷、髡残和渐江,私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其石涛之画奇肆超逸,朱耷之画简略精炼,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

“清四僧之一的朱耷,名号八大山人。”

王小涛这句话虽然是对众人解释的,但是冰冷锋利的目光,却是直逼向董先进的。

“什么,原来朱耷的名号就是八大山人!”

“倒还是第一次听说!”

“看董老没有反驳的样子,应该是真的。”

“朱耷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怎么会用八大山人这个一个奇怪的名号呢?然后还有这哭之的款识,又是怎么回事呢?。”

众人好奇的嘀咕声中,王小涛继续一句接着一句,掷地有声道:

“明太祖后代子孙,凡是皇族后代的开支,一缕由国库承担,而且皇族也不允许从事任何职业。如此条件下,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部分后人,便专心沉醉于文学艺术的世界,朱耷的父亲朱多炡便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其叔父也为一名画家。有记载,朱耷八岁便能做诗,十一岁能做画,并且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还精通篆刻。”

“贵族的出身,在大明王朝摇摇欲坠的年代,并没有给朱耷带来什么荣耀,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理想抱负,朱耷自己主动放弃爵位,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

皇族子孙身份特殊,不得从事任何职业,想要参加科举便需要赐名入试,于是“朱耷”便成了他应考的临时用名,当时被登记在册。”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样一叶障目的误会,直到如今后世都没有人直到“朱耷”的真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却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甚至时候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就在十九岁的时候,明朝灭亡,清朝新立。”

“国家的灭亡本就给朱耷沉重的打击,再加上清廷对明朝宗室的高压政策,以及在亡国背井离乡期间,父亲以及妻儿的相继离世……国破、君亡、家败、父死、妻亡、子亦逝,在经历了人生一连串惨重痛不欲生的打击后,内心绝望与凄楚的朱耷在二十二岁这年,去了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

“清康熙初年,朱耷三十六岁,离开奉新寻得一处道院,将其改名为“青云圃”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把道院交给徒弟主持,只身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挽起医术创作,度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

“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作品以象征手法书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也是朱耷心中写照。画山水则夺去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些宋山河”。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被清廷说成是企图披上袈裟以掩护抗清运动,朱耷画一只单腿着地、耸背曲颈的鸟,会被看做与清廷势不两立;画一只孔雀,会被引申成讽刺带着顶戴花翎的清朝大官;画一只向上的白眼,会被解释为怒视满清朝廷;他的许多落款和画押,都会被不断揣摩和联想,是否像是“思君”二字,甚至是画押的形态仿佛是“三月十九日”,这个崇祯皇帝上吊自尽的日子。”

“六十岁开始,朱耷开始用“八大山人”这个名号,按照后世史学家的解读,“朱耷”已经,去掉牛、耳便是八、大。而牛耳又可指代政权,所以明朝被满清灭国之后的皇室宗亲就只剩下了“八大”。用朱耷自己的话‘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八大山人的落款很多,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哭之’和‘笑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