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志公传奇> 第十六章 方丈教志公入定 志公助丑女回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方丈教志公入定 志公助丑女回颜(1 / 3)

志公答应收猎户田建生为徒,回到同泰寺,想想心里惭愧,自己至今还不能打坐入定!

于是去找了尘方丈讨教,也告知了收徒弟的事。

了尘方丈拿出一本《金刚经》递给志公,说:“禅宗是以《金刚经》印心的,你看过这部经书多次,却不得要领,今日我给你解说一番。

‘云何应住?’这个心念应该如何停住在清净、至善那个境界上?‘云何降伏其心?’心里乱七八糟,烦恼妄想怎么能降伏下去?古今中外,凡是讲修养、学圣人、学道、学佛,碰到的都是这个问题。

我年轻的时候,经常有个感慨,读《金刚经》,读到这两句,千古高人,同声一叹!这个问题太难了!一个英雄可以征服天下,没有办法征服自己这个心念;一个英雄可以统治全世界,没有办法‘降伏其心’。自己心念降伏不了,此乃圣人之难成,道之难得也!你说学法,学各种法,天法学来都没有用!法归法,烦恼归烦恼。念咒子吗?烦恼比你咒子还厉害,你咒它,它咒你,这个烦恼真是不可收拾,就有那么厉害。所以‘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之好。

《金刚经》里须菩提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开始学佛遭遇到最困难的问题,也就是心不能安。佛告诉他,就是你问的时候,已经住了,就是你问的时候,已经没有妄想烦恼了。这个意思也有一个比方,当我们走在街上看到稀奇事物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是住的喔!

如何把烦恼降伏下去?佛答复的那么轻松:‘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伏你的心。换言之,你问问题的时候,你的心已经没有烦恼了,就在这个时候,就是禅宗所谓当下即是,当念即是,不要另外去想一个方法!

譬如我们信佛的,或者信其他宗教的人,一念之间要忏悔,这么一宁静的时候,就是佛的境界,你的烦恼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第二个方法。如果你硬要想办法把这个烦恼怎么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够使你安住,这是又进一步的道理。

再进一步的道理,《金刚经》的内容是大乘佛法的大智慧成就,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之处,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工夫的成就;这个智慧包括了一切的功德,一切至善的成就,所以般若是智慧的成就。

现在讲大乘的智慧,‘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你那个时候,已经安住了;不过刹那之间你不能把握而已,因为它太快了。如果你能够把握这一刹那之间的安住,就可以到家了。这个是重点,整个《金刚经》全部讲完,就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须要住。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你看他很有工夫,但是他的工夫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志公问:“师父,可是此心本来不住怎么说呢?”

方丈说:“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拿禅宗来讲,住即不住,不住即住,无所住,即是住。所以人生修养到这个境界,就是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须要降。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永远拉不回来了......”

志公还是似懂非懂,了尘方丈看了出来,继续说:“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方法,也包括精神的生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任何事情一做便休,无所住应该无所住行于布施,这个叫修行。你心理的行为随时做到无所住,一切都布施,都丢开了,都丢掉了。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做了好事马上须要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

人生最难的就是丢开,真丢开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内布施。做到了内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这里佛告诉须菩提内布施的法门,第一等的,佛怎么说还记得吧?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诉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服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义。”

志公终于明白了,说:“难怪经文说,‘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不住于相!”

方丈笑道:“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心中随时随地都达到空其念,不住相而住,这才是真学佛!‘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志公欢天喜地地给师父磕了个头,回去打坐了。

这一晚,志公万缘放下,念来则应,念去不留,终于入定了!志公进入初禅天的境界--离生喜乐。初禅天为色界四禅天之一,乃修初禅定之人命终后所生之处,以此天之众生已远离欲界之恶法,而生起喜、乐之感受,故此天又称为‘离生喜乐地’。

志公这一夜彻夜未眠,也不困倦,因为身心都处于喜乐、光明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