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福运娘子山里汉> 福运娘子山里汉 第15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福运娘子山里汉 第151节(1 / 2)

但想来过程是差不多的。

历史上,华佗经过一次次的试验改进,最终配制出了麻醉散。

他利用麻沸散减轻病人的痛觉,为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接上断掉的肋骨,切去溃烂的脾脏,通通不在话下。

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之下,已经算是极重大的手术了。

而在麻沸散出现之前,这些是想都不敢想的,病人单靠身体硬抗,只怕疼也要疼死。

只可惜后来,华佗一把火将多年心血付之一炬,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发明也就此失传。

这位老铃医的方子同样没有流传下来。

年深日久,后来的学医之人已经不相信,世上当真还有如此神奇的药方,而只把这则典故当成奇闻趣闻来看。

季妧思索过后,还是决定如实相告。

坦诚是合作的必要基础,而且以辛子期的聪明,糊弄是糊弄不过去的。

更何况,之后治疗流浪汉,也绕不开这个点。

“嗯……你听没听说过一种药,就是可以让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手术你懂的吧,接骨啊缝合啊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手术……”

“你是说……麻沸散?”

辛子期果然听过那个典故,而且明显是不信的态度。

不过,他没有直接开口否定,或者嘲笑季妧。

他在观察季妧,想确认她不是在玩笑。

季妧坦然任他观察。

半晌,辛子期似才找到说话功能。

“我不曾听说大周有专研于此的圣手……”

即便有,他也不敢相信,这种圣手会出现在邺阳,出现在他身边。

“啊……这个……这个嘛……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季妧摆了摆手,一副另有苦衷、别有隐情的样子。

辛子期也就不好再追问她师承了。

说不定是遇到了某位高人呢?这种机缘旁人羡慕不来,也难怪她如此讳莫如深。

而且比起探索背景,他更关心事情本事。

因为他心里有种莫名的直觉,直觉季妧说的是真的。

这一猜想让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辛家虽然专攻骨筋,但其实远没那么细化,只要是外伤,都治。

就拿寻常的接骨续筋,或者处理伤口来说,这种疼痛一般人都很难忍下来,过程中往往鬼哭狼嚎。

而季妧说的那什么开膛破肚,更是想都不敢想。

如果真有那种药,给病人吃下去,就能让病人无知无觉的药,那么……

季妧看出他想问,却因为顾忌而不敢问,主动开口道“我大致跟你说一下吧。”

“这,这怕是不太好。”

辛子期极力压抑住澎湃的求知欲。

但凡医者,谁肯轻易将自己所长教于别人?

更何况季妧要说的,还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奇之术。

她就如此随便的告诉自己?

“没有什么不好的。”

季妧不是不懂各行业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

但懂,不代表一定要遵循。

别的都好说,唯有知识不同。

掌握在一个人手里的知识,永远是死的,只有传播出去,才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福泽更多的人。

“麻醉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伴随着手术,或者说,是人们缓解疼痛的需求催生了它……”

麻醉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的范围太广,说起来也太过复杂。

而麻醉本身就要好讲的多。

说白了,就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造成可逆性的功能抑制。

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在于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但怎么转述给辛子期,却是个难题。

季妧只能尽量把一些专业术语,比如中枢神经、神经系统之类的名词,转化成辛子期可以理解的字眼。

虽然往往词难达意,辛子期听的也比较吃力,但他却是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甚至称得上庄严,如同聆听圣训一般。

第211章 巧妇难为

自古至今,其实有不少优秀的大夫都在致力于麻醉这件事情。

为了帮助患者抵御疼痛,顺利实施手术,他们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有史料记载,在华佗之前,战国时期的扁鹊就已经用一种“毒酒”成功将病人放倒,并做完了第一场手术。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过一本《五十二病方》,上面记录的麻醉药,就是一种加了乌头的酒。

晋皇甫的《针灸甲乙经》里还有关于针灸止痛的记载。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介绍过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

但这些都只是萌芽状态,不论是麻醉的时效性还是安全性,均与现代麻醉药物无法相比。

至于用冰把肢体冻的失去知觉,或者用带子勒紧肢体让肢体变的麻木,这些旁门左道,并不能算在麻醉之列。

“听明白了吗?”季妧把要点挑捡着说完,询问辛子期。

辛子期略显迟疑。

“有些地方还不是太懂……我理解的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