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葆光> 第二十四回:师兄弟相遇叙旧情,店主人闻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回:师兄弟相遇叙旧情,店主人闻风…(2 / 4)

个对错来。这不生娃到底是谁家的不是,更没有个好办法弄得清楚。

道老爷心里在想,是骡子走到哪里都不会变成驴,要不自己就给帮着再找一个,试试也是个办法。于是就先说了几句安慰的话,随后便详细问了应娃年庚、生辰八字,家中情况。应娃就如实地说了,属相为蛇、四月巳日晌午时辰生。

道老爷一听,点着头嗯的一声,眼睛直盯着应娃,仔细相端了好大一会。暗自在想,难道这娃命中该是何家的女婿,要和我家老三一个担子上挑了。就提高嗓门说:“不要着急,到我家去帮忙着建塾房,我来给你踅摸个婆娘。有了会飞的麻雀,还怕垒不起个窝来,能下蛋的鸟儿多的是,这事就包在我身上。”

黄应娃看见这道老爷眼睛盯着自己,看了好一阵,就有点疑惑不解。看相貌都是熟人,虽然几年不见,也不会有过大的变化。看人品都是知根底的,不知师兄到底在盯着自己找啥哩。不会是搭着给我找个婆娘的托,哄着自己去给他干活吧。

再仔细一想,过去交往了不少,道木匠的为人是没有啥可说的,生意场上都是油光纸擦尻子,不沾任何人的光。就随口应承说“只怕我这人暮曩,手脚笨拙,干的活你看不上眼,到时候多指教着点,我也多上点心。”

两人还在说着,谁知这集市开始慢慢散了,道老爷买木头的事,还没有个着落。道老爷便说:“等我备好了料,择了日子,就叫人给你带话,你就来给比划着做好了,今天看来这木头是买不成了。”

应娃急忙说:“我不是说了吗,我的木料让给你去用就是了,盖十几间房子的椽檩柱梁门窗足够用了,零星用料到时候再买也不迟。”

道老爷听了说:那也得说好价码才行,亲兄弟好算账,先小人后君子,落人情也得落到明处。你的木料在啥地方放着,让我先看看,然后咱们找个牙侩尺码个哈数。

应娃说:这里有个姓吴的账房先生,不知道你认得不,我的所有木材都寄存在他家店铺里。这人以账房为业兼做牙商,辨质论价很是在行,对各样东西的价码心中有数。

道老爷一听就问:“是不是西街典当铺里的主人家。”应娃回答说:“就是的。”道老爷一听都是熟人,现成的木材正好也放在这里,也省了好多事,便说好。两人就直奔着吴家的店铺来了。

说起吴家,有言道:吴家不是天上口,此姓只有天上有,本是兵营一小卒,只因火旺打断手。这吴先生,在同辈排行老五。祖上据考是庆阳板桥吴家堡人,家族人丁兴旺,后代子孙分支繁多,世代以农耕为主业,也有从商、兵役及其他手艺的不在话下。

为了谋生,祖辈逐步向周围地方迁移,有的分支从北边向靖远、宛川河一带迁移,也有从南向关川河移居。南边先移居平凉吴寨村,后在庄浪卧龙镇,还设立宗庙,后代迁移至通渭碧玉丁家河,亲房另居住一块地场名号丁店村。

不知过了几世几代之后,到吴先生爷爷辈,便移居到会宁一个沟坡上,开垦了大片土地,建了庄院,这道沟便取名为吴家沟。到了吴先生这一代,随着家族人口增多,挤在一块贫瘠土地上不便营生,加上会宁这地方多旱少雨,生存在那地方的人们,时常被缺水所困扰。吴先生便沿着关川河来到这内官地方,起初做账房先生,后来就在内官街上,买了个店铺经营起来。

这吴先生本是专门从事账房行当,计账衡量是一把好手,那算盘珠子拨得噼里啪啦。因长期在集市上营生,为买卖双方计价算账,慢慢也从事了牙商行当,辩物识货很是在行,撮合生意,捏价尺码还算公道,所有做买卖人都比较放心。

且说那吴先生在集市上忙乎了大半天,刚进了店铺坐下,准备歇息一下,就听见外面有人叫门。开门看时,道木匠和黄应娃已到门口,一见都是熟人,随让进店铺就坐,相互客套一番,便问及来由。

道木匠随口说道:“无事不登三宝殿,来了就要麻烦一下先生,随即把要买些木材用料的事说了。”吴先生一听就知道,是应娃找来的买主。就说:“咱们都是知根底的熟人,有事就直接说。”应娃说:“先让道老爷看看,我寄存在这里的各种木料,使得使不得,如果合适,就依着行情给明着估个价。”

吴先生就从一沓子账本子中翻出了账单,领着两人到库房,对着单子,指着货物看了个仔细。道老爷看了木料,觉得都能用上,就叫吴家的给衡量个价码。

吴家的早就把这账单算好了,只是放在这里准备着,只要有人要买,就带话叫黄应娃来做主。就把账单交于双方仔细看过,两人仔细看了一阵,双方都觉得满意,三言两语就把生意谈稳当了。

黄应娃随后就问:“这抽头是多少?”吴家的回答说:“你们看着办就是了。”道木匠随后又将雇佣些劳力、物色着请一两个塾师之事,托付了半天,吴先生也爽快地应承了。

事情办妥,道老爷和应娃刚起身准备出门,又有人到门前叫门。吴先生开门看时,原来是歇马店李家河湾的主人,李明达来了。就随口问:“刮了个啥风,把你吹到这里来了。”李明达笑着说:“一股刺骨风把我吹得腿子疼,走不动了,不妨在你这里避一下,暖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