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Chapter 1(1 / 3)

2021年8月14日,七夕,上海。

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小雨从清晨持续到下午。街道上川流不息,雨伞让本就繁忙的交通更加拥挤。

傍晚时分,细雨初歇,天气转晴,空气开始湿热。

大大小小的餐厅里播放着耳熟能详的情歌,繁华的步行街灯火通明,随处可见零售玫瑰花的小商贩,还有十指紧扣的情侣……

气氛旖旎,一切那么平常。

与节日气氛格格不入的是,陆家嘴的一处会场里,座无虚席,却庄严肃穆,寂静无声。

来宾们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目光焦灼,盯着台上的主持人手中正在开启的信封。

即将公布的,是2021年国家卓越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名单。

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同的是,国家卓越科学技术奖只颁发给45岁以下、在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这是一场全国顶级中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盛宴。

在这里被授予荣誉勋章,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愿望和至高无上的荣耀。

会场里开始播放一曲振奋人心的伴奏,气势磅礴,仿佛希腊神话里迎接英雄的赞歌。

主持人声音洪亮,语气昂扬,掷地有声,“下面我宣布,获得2021年国家卓越科学技术奖的是——来自t大行毅科研团队的王洋!恭喜王洋!”

台下掌声雷动,不绝于耳。作为见证者,为国家科研领域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而骄傲振奋。作为竞争者,对这样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后辈取得了非凡科研成就而心悦诚服。

王洋的人生经历,在大部分人眼里是个传奇。

25岁,博士在读期间,在著名科学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data application and humane society ology》。

26岁,博士毕业,在有着“国内最高学府”之称同时也是其母校的t大任教,并加入行毅科研团队。

27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学者”称号。

30岁,获得t大数学系教授职称。

35岁,又为本就辉煌的履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数据研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一文,为攻克一直困扰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难题之一提供重要指导,也凭此获得本年度的国家卓越科学技术奖。

王洋,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被业内认为是未来有可能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研工作者之一。

当主持人的话音落地,第三排正中央的座位上,一道白色的倩影缓缓站起。

乌黑亮丽的长发自然地散落在肩上,额前的些许碎发也被精心别在耳后。

墨色的眼眸如泉水般澄澈,纤尘不染,鼻梁高挺,唇红齿白。

室内的空调温度有些低,是以黑色的修身长裙外,搭配着一件米白色的西装。平驳领口干净整齐,形如星月的胸针高贵典雅。

女人身型颀长,仪态优雅,落落大方。在她身上,既有成熟女性的稳重,又不失青年的意气风发。

她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从座席旁经过,走向万众瞩目的领奖台。

主持人向领奖台的右侧迈出一步,将中心位置让给王洋,目光却逗留在她身上。

为她颁发荣誉的是科研领域的一位老前辈。

王洋长睫微垂,从前辈的手中珍重地接过证书和勋章,随后,只见她清冷的面庞上,唇角上扬,露出浅浅的笑容。

疑是仙女下凡来,嫣然一笑胜星华。

台下的人听不见倏忽间两人轻声的对话,所以不明白她为何而笑,主持人却听得一清二楚。

老前辈郑重地嘱托道,“愿你踵事增华、踔厉奋发,为祖国科研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一定。”

所谓薪火相传,大概如此。

王洋踱步到话筒前,伸出右手略微调整了话筒的方向。

那只手白皙纤细,骨节分明,完美地如同上帝的作品。

王洋薄唇微抿,随即开口,“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王洋。”

“很荣幸能获得这个奖项。首先,我要感谢……”

清冷的声线通过话筒响彻整个会场。

整篇致辞简洁大气、感情真挚,再配合她悦耳的声音,让台下每一位听众不知不觉沉溺其中,甚至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讲话的结尾:“最后,祝愿祖国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全场再次掌声雷动。

王洋深深鞠了一躬,捧着沉甸甸的荣誉,走下领奖台。

向礼宾部取了行李,走出会场,王洋瞥了一眼左手的腕表。

已经五点一刻了。

来不及欣赏雨后天晴的天光云影,来不及感受暧昧浪漫的节日氛围,她急匆匆拦了一辆出租车,赶往机场。

六点半的飞机,目的地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路上没有长时间塞车,换登机牌、办理托运、安检,也十分顺利。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王洋系好安全带,慵懒地靠在座椅上,脸颊侧向窗外。

她叹出一口气,终于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