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东晋燕秦> 第三百零二章 议和条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二章 议和条件(1 / 1)

“七成!”慕容霸淡然回答。

“哦,之前陛下可是过去那里?”悉罗腾追问。

慕容霸听后,心道:我一个穿越过来的特种兵,能不知道这点海情?

他思绪了片刻,开始一本正经编瞎话,糊弄群臣:“朕手中有一本海册,少年时就时时研读。上次和桓玄还有陶渊明水战之后,朕就开始研究大燕周边的海情,对各处港口的四季温度和适宜停航情况,也算是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朕以为,虽然是夏季,但只要小心谨慎,随着潮汐和做好台风预警,将大军安全送上海岸,还是极有可能的。”

悉罗腾听后非常臣服,他点点头:“事关重大,臣即刻派船去探查。”

……

……一月后——

慕容霸率大军四万离开了邺城,他的四万大军是从南路进攻高句丽丸城(吉林吉安市)的。

而慕容纳率领的一万大军,为先锋,先行出发从北道征丸城。

悉罗腾率领一万精锐开赴辽南收复金州(大连)。

同时,大军从秦皇岛登船舰,运兵到金州登陆作战。

三路大军,六万人马浩浩荡荡,一路向北开去。但见一路旷野无垠,鸟雀掠过。

晨光中,大燕的军旗和各营的战旗,在驿道及山岭中飘扬。

隐约看见有燕军在旗下走动。

通往高句丽的驿道已经被挖断,切断高句丽寻求援兵之路。

通过在各个要道前后,挖深深地壕沟,壕中栽有尖刺。

并沿途设置军堡,军事堡垒中部署好了燕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

道两侧的山岭上,燕军营帐影影绰绰,如长城蜿蜒一般已经在山头上形成了防线。

其间好像还有士兵往来,挑土搬石,因为燕军用树枝做伪装,所以看不出到底有多少伏兵。。。

但却能感觉到,燕军在两侧山头以及周边的要隘,都是布置了重兵,花费了血本了。

这是先锋慕容纳该做的事,他提前行军到高句丽都城外围周边,做好准备,等待后续大军到来。

做这些时,慕容霸从不吝啬军费开支。

因为打仗本身就是赚钱的买卖,但一定要投入本的。

他要做的,就是把高句丽周边都围起来,埋伏好伏兵。

困住整个国家,阻断所有出城的道路。

同时,慕容霸下令,派出使臣给高句丽下最后通牒。

通牒内容就是要让高句丽恢复和大燕的君臣关系,同时缴纳大米和岁币,还有一条,就是要求高句丽王高和送过来他的儿子世子来做人质,如果答应,立刻休战,否则踏平丸城!

......

高句丽。

都城,丸城(吉林吉安市)。

昌德宫。

尖盔刺带,全身甲胄的护国将军李宗站在高句丽国王高和面前,他神色紧张道:“王上,一个月之内,燕国的慕容霸就调齐了六万兵马来攻打我国,据我军斥候来报,燕国先锋慕容纳率一万精锐,步骑兵齐出,正高速行军奔着我们北边的防线就大军压过来了。王上,我们必须要准备好至少五万兵马和所有粮草,臣好派兵镇守北路和南路,不能再延误了王!”

高句丽王——高和表情有些惊诧:“五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全国兵马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多啊……”

这时,殿下的一品官员,左议政闵浩忽然对着护国将军李宗不解道:“李将军,据我所知,燕国各处兵马,从南到北,水陆军加起来有六万吧,他们远道而来,已是疲兵了,而且他们还要分出兵力对付辽南,我国只要在要道北路把守好,燕军攻不进来也就无计可施,他们刚建国能有多少粮草,耗不起的,而且据说燕军皆是新兵,不足为惧。现在,你让王上哪里去给你马上调出五万大军来啊?”

护国将军李宗叹了口气:“闵议政,你太轻敌了,燕军的实力你应该知道吧?他们可是吊打苻坚的秦军和东晋的北府兵,我们的军队即使凑齐了五万人马,也未必能有胜的把握。所以,如果要能不开战议和,也是最好的选择。”

宝座上的高和一听,立刻问道:“议和?不就是让孤交出世子?不可能!孤不能答应这个条件。”

此时,殿下的右议政崔鸣神色镇定:“王上,燕国使臣追问我们为何违背当初缔结君臣盟约,如果现在重新缔结,同时派出世子出使燕国,那么燕国便退兵,不开战。”

高和眉头微蹙:“他们除了先锋部队以外,后续的部队呢?有没有看到?”

右议政崔鸣:“目前只看到了慕容纳率领的一万先锋部队,后续的燕军未看到呢。而且,燕国使臣说了,不派世子去当质子,将不会议和。”

......

大殿之上,一阵沉默......

高和一脸震惊,他半晌说不出话。

坐在他身旁的世子,神情有些木然。

过了片刻,高句丽世子幽幽道:“情况紧急,儿臣自当前往燕国当质子,请父王准许。”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