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重生之骄阳似我> 第424章:史上第一断章狗,李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4章:史上第一断章狗,李阳!(1 / 3)

在一九九七的当下,商业地产到底赚不赚钱?

答案是赚钱——但是要分怎么做。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下的国内,商业性质的地产,比如综合性商超,购物广场还大多是自建自营。

也就是说,我想要搞个商场,然后我直接向市政府申请批一块地建一个商场大楼。或者是说像李阳这种,手里有个服装城的项目计划,然后直接找到国资委或者是合作社,盘下以前的国营商店进行改造。

这种是属于现有项目,再有建筑。

但是如果万达去做,肯定是不可能建完一个商场然后自己去负责具体经营的。只能通过售卖或者出租的方式,将建成的商场出手进行盈利。

这样的模式赚不赚钱?

肯定不赚钱!

当下国内的房价在那里放着——就拿绥城来说,当下市区里新盖的楼盘,单位售价基本上是八百左右一平米。

这种住宅性质的地产项目绝对是赚钱的,首先就是回款快,其次是地皮相对便宜。

当下地产商搞住宅开发的模式是先拍下地皮,然后以地皮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再用这些银行贷款,进行项目建造。但是在开发商拿下地皮那个时候,基本上就可以对外进行期房销售了。

现在的房子不愁卖,基本上开盘几个月,楼盘就能够出手个七七八八。即便剩下一些不好出手的商品房,开发商也直接就用来抵承包商的账了。

可谓是投资周期短,投资见效快。

不然王剑林也不可能这么短短的几年内,就积累近十个亿的财富。

但是商业地产就不行了。

这一套模式,住宅地产可以搞,但是商业地产就会水如不服。

首先是地皮的问题;一般来说,做商场的地皮大多都得是处于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这样的地皮本身是相当贵的。地产商拿下这样的地皮,需要付出相对于住宅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价格。这样一来,初期投资成本就大了。

再者就是商业地产的销售,至少在当下的1997年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因为时代的关系,第一批下海经商,将个体买卖做起来的商户,大多是租门市进行经营的。而那些国营商店,因为管理和其他的一些原因,给消费者的感官普遍不咋地。

所以当下不论哪个城市,消费者和个体户普遍更认同门市房。

一来是独立的经营空间,可以提升经营档次。二来呢,相比于商场,门市房的营业时间独立,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所以目前的商场里的摊位,往出卖是不好卖的。

可是要是出租的话,诺大一个商场建下来,靠着租金得多长时间能回本?

这就是当下做商业地产的两个难题——投资大,回款慢。

小院儿里,将李阳的提议消化了一下,王剑林微微的摇了摇头。

商业地产目前国内做的不少,但是要说规模做的比较大的,他能想到的也就是亚细亚这么一家。

只是……曾经火爆河南的亚细亚,近两年好像也不怎么样。

“亚细亚的老总晋野,我们在一起吃过饭,他们的情况我了解一些。亚细亚的总店,他们搞的还可以,但是其他的几个分店,现在经营情况都不怎么样……所以这个商业地产,我暂时还是不太敢碰。”

见老王满脸的抵触,李阳淡淡一笑。

亚细亚他是知道的。

1988年,王剑林空中的晋野,也就是郑州中原房地产公司老总,投资3000多万元在地理位置优越的郑州二七广场东南侧开发了一个大型百货商场。

商场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因地处德化街口,商场被命名为“德化商场”。

在商场落成之后,晋野雄心勃勃,在报纸上打广告招商意欲大干一场。

可是要想在成熟的“二七商圈”出头谈何容易?

商场所在的二七区靠近郑州市中心,又因为邻近火车站,因此成为郑州市的商贸中心区。区内零售业、批发业经过多年经营、聚集,这就是闻名全国的“二七商圈”。

晋野大把的广告费花出去,并没有换来几个租户。眼看着百货商场项目要泡汤,晋野决定不再对外出租,而是改为自己来经营。

几经寻找,晋野做出了他投资生涯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找来了商界奇才王遂舟负责管理整个商场。

经过一番考察后,原来是空军退役军官的王遂舟祭出了他的“三板斧”:首先,他将商场名称改为“亚细亚商场”,当时不是正在搞亚运会吗,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播放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这个亚细亚的商场名字,就先吸了一波热度。

然后王遂舟引入军队管理模式,为亚细亚打造一支商业铁军,以管理和服务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在搞完了这两步之后,王遂舟开始了广告轰炸,在郑州境内疯狂打广告。

三板斧下去,亚细亚开业之后果然火爆。在开业当天,亚细亚超过9成的货架就被顾客一扫而空,各供应商紧急往商场铺货,这种人气和盛况在郑州商界可谓是前无古人。

在开业火爆之后,王遂舟更是推出了一系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