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重生之骄阳似我> 第371章:试探(求追更银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1章:试探(求追更银票)(1 / 3)

有了吴敬连这个评价,李阳在赵天成面前当即就支棱起来了——腰板。

这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自夸一万句,不顶别人赞赏你一句。

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平头百姓给你送万民伞,不如领导一句“小伙子不错”来的有分量。

虽然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绥远好不好有没有前途,赵天成了不了解?

当然了解,也非常的重视。可是吴敬连这个经济领域的专家在席上将绥远点名出来,那重视的程度可就又不一样了。

更上一层楼哇!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赵天成以为绥远的好,是建立在能够为绥城带来多少税收,能为绥城带来多少工作岗位这个“实用”基础上的。

可是现在吴敬连这个专家的赞誉,将绥远建材这个企业从实用基础,提升到了政治的层面上。

这可就变了性质了。

因为在座的所有人都明白,吴敬连是什么人?

是参与并影响了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佬,他所说的东西,是和中央层面高度趋同,步调一致的!

也就是说,吴敬连认为健康的地方经济结构,也就是上层所期望的经济结构。

而吴敬连看好的企业,也就是中央所喜欢的企业类型!

一时间,赵天成看向李阳的目光火热了起来,他甚至有些庆幸,自己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扶持了李阳,参与到了绥远公司的孵化之中。

将赵天成的表情看在眼里,吴敬连呵呵一笑,道:“赵市长,我不是仗着和李阳的关系,才这么说的。目前中央那面也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地方经济改革成果,对于一些地方也做了细致的调研工作,自然也就发现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刚才跟你说的,大型外企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过重。这些问题,几位主管经济的高层领导很重视。”

“吴先生,还请不吝赐教!”

见吴敬连说起中央决策层面的事情,赵天成激动的就差当场打起摆子了。

作为一个地级市的市长,这种层面的信息,可是他踩着高跷都得不到的。

哪怕是只言片语,如果能够参悟高层的意向,那对于他这个主管基层工作的领导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没错,就是机会!

众所周知,当干部的做好了一万件事情,不如做对了一件事情。

什么叫对?

自然是紧跟趋势和步伐啊!

他的这种急切,让吴敬连不禁莞尔:

“赐教可谈不上,就是咱们朋友之间聊一聊罢了。我跟你们举个例子,就说我前些天看到的一个案例,南方某市前些年通过招商引资,将一家日本化工企业招商到了当地。

这个日企斥资三十多个亿,成立了一个大型的化工产业基地。原本,这个地方和咱们绥城差不多,都是以传统的林木采伐和加工为主,林下产业和农林畜牧业为辅。

但是在那个化工企业进驻当地之后,全市在过去的四年里多出了七十多家中小规模的化工配套企业,大量的排污废水将当地的自然资源损坏的非常严重,原本的产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

你们想一想,这个日企当初过来,图的是什么?图的不是说要为你当地创造多少的工作岗位,也不是说给你纳税多少,而是图的相对宽松的环保政策排污标准以及整个亚洲最便宜的用人成本。

所以现在,当地所面临的情况就是,这个大企业引进来了,你要是现在要求对方收紧排污,提高工人保障,那么这家企业肯定就会在收回成本之后,撤离当地留下一地鸡毛。

但是如果任由他们继续这么搞下去,你地方上既培养不出真正的产业链条,还要继续忍受着这种错误招商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个后果,包括当地老百姓的耕地,水源,生活环境污染。原本还能够过得去的农林产业和畜牧业遭受影响。

等到呆些年,咱们国内的用工成本一旦上涨,那个日企一撤,这个市的经济肯定就完了。赵市长,你以为这样的产业结构,中央会不会喜欢?”

听着吴敬连举的案例,赵天成和在座的几个干部是面面相觑。

从彼此的目光中,他们都看到了一阵后怕。

不顾众人的目光,吴敬连的表情严肃了起来:“现在有很多地方的干部,为了求GDP,为了求一时的,一任的政绩,不顾未来,不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揠苗助长,甚至是不顾百年之后子孙的福祉胡乱施为,这种现象在不远的将来,肯定是要有帐算的。我们是要发展,但是要的不是绝户的发展,而是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中国的经济振兴,是以百年为单位的经济振兴,而绝对不是打了兴奋剂一样奋发十年二十年,颓废三十年五十年的振兴。”

“所以在绥城走了一圈下来,我看到目前生产设施完善,未来规划清晰,有完整的技术人员升迁渠道,人才培养孵化流程的企业,只有绥远这么一家。我由衷的希望,这样的企业能够越来越多。不光是在绥城,而是在我们国内的各个城市。都说实业兴国,我们要的实业,就是这个类型的实业。”

“说得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