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太孙妃(1 / 2)

谢邀自认这个办法好,谁知文阁老和罗阁老反应极大。

两人默契拱手,齐齐道,“皇上,不妥呀。”

文阁老说,“百姓贪婪愚昧,不追究其罪责,日后偶遇小挫便容易犯下大过,以武力震之,百姓便会心存恐惧不敢犯罪”

谢邀沉吟不语。

罗阁老反驳,“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酌情量刑方能彰显陛下仁德啊”

文阁老曾经任刑部尚书,掌天下刑狱律法,当即反驳,“治国有术,见善为仁,遇恶以法,国之续也,恕罪者,何以慰冤者?”

“匪终究是匪,朝堂听闻旱情便拨了灾银,樊大人千里迢迢运粮至北,他们若心怀善念,让道同行,而他们拦路抢劫,拒不悔改,置我大周律法于何地?臣恳请皇上下令重罚,以固我大周律法。”

文阁老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那天华太医诊脉就说他火气过重,得戒骄戒躁,他好像没听进去。

“为匪实属无奈,处之极刑太过严苛,欲使百姓服之,应以仁德而非惧怕。”罗阁老不赞同文阁老的做法,和谢邀道,“天子为仁,百姓顺之,请皇上三思啊。”

谢邀有点头大,仔细想想,两边都占理,他折中说道,“罪者以律法处置,无罪者归家种田,既没损我大周威严,又彰显了皇家仁德,不妥吗?”

两人齐齐摇头,“不妥。”

文阁老和罗阁老暗地斗了几十年,早先庄阁老把持内阁,两人韬光养晦低调行事,现在庄阁老不在了,两人势必要分个高低。

内阁官职没有高低,但首辅与次辅有高低,两人都想争那个位置,所以不会让皇上敷衍完事。

被两人联手反驳,谢邀面上有些挂不住,但他清楚,支持一方就是得罪另外一方,他的态度关乎朝堂局势,若非逼不得已,他绝不站队。

“冯爱卿,你怎么说?”

内阁四位阁老,秦国公去了丰州,文阁老和罗阁老争锋相对,还有个冯阁老呢。

冯阁老是庄阁老门生,庄阁老逝世后,提他进了内阁,眼下的局面,谢邀需要个势均力敌的人出头,他看向边上垂眸假寐的冯阁老,问他的意思。

冯阁老作揖,四两拔千斤的说,“文大人说的在理,罗大人亦没错”

谢邀:“”

老狐狸,这是哪边都不想得罪啊。

文阁老和罗阁老辅政多年,根基深厚,冯阁老两边不得罪无可厚非,但他是庄阁老最得意的学生,怎么能为权势折腰?

谢邀当机立断,“此事交由冯爱卿处置吧。”

冯阁老:“”

怎么处置?他什么也不懂啊。

“无事就退下吧。”谢邀揉了揉眉心,疲惫尽显。

文阁老和罗阁老觑着老皇帝神色,福了福身,躬身退出殿外,冯阁老动作慢些,一出殿门,两只胳膊就被两人拽住,“冯大人,藏得够深呀。”

冯阁老:“”

他藏什么了?

“不知冯大人准备怎么处置北边山匪之事?”

冯阁老头疼得慌,入内阁前,他只是文渊阁的大学士,偶然听说老师病重,他过府探望,老师问他想不想进内阁,他说了不想,哪晓得老师离世半月,升官的折子就来了。

别人挤破头想进的地儿,他还真不稀罕,权势迷人心,朝堂暗潮涌动,稍有不慎就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他进内阁后,小心翼翼,左右讨好,哪晓得差事仍落到他头上来。

“两位大人怎么看?”冯阁老讪讪笑道。

文阁老立刻侃侃而谈,罗阁老见缝插针的搭话。

养心殿,听太监描述三人相携离去的场面,谢邀大抵能想象冯阁老的心情,他得意道,“朕将事情丢给他果然没错,内阁辅政,他若之想着明哲保身,任文罗两家做大,往后哪儿有朕的位置!”

以前谢邀觉得即位就好了,最近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朝臣最擅阳奉阴违了,庄阁老清风雅正,他做首辅,百官心服口服,而现在首辅空缺,文阁老和罗阁老肯定会奋力一争。

谢邀还是从罗福实主动请缨赈灾一事上察觉出来的,赈灾是门苦差事,罗福实太过积极本就透着诡异,他让樊尚书北去赈灾,拨户部兵部侍郎陪同,兵部右侍郎为人中立,而户部右侍郎则是罗福实的人。

罗福实似乎太在意赈灾,谢邀一度怀疑他收了北边官员的贿赂,派人一查,近半年来,北边官员与罗福实并无来往,既无贿赂,他想赈灾纯属就为邀功了。

再想他与罗阁老的关系,谢邀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问吴德贵,“你说谁做内阁首辅合适?”

“奴才见识浅薄,哪儿敢议朝事,皇上您就别为难奴才了。”吴德贵端着南边进贡的荔枝进殿,笑眯眯道,“荔枝刚送进宫的,皇上您尝尝”

荔枝已剥了皮,晶莹剔透的摆在盘子里,谢邀食欲大振,“太子府和太孙府可有送去?”

父皇清心寡欲,往年宫里赏赐给太子府的瓜果父皇悉数赠与了太孙府,谢邀心里不是滋味,如今得了好东西,自然想与父皇分享。

“送了的。”

“太子身体可好?”

“太子请了高僧入府讲经,宫人不便打扰,将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