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治疗隐疾(1 / 2)

户部管赋税钱粮,亲自运粮去北边,因地制宜放粮减税,比只会撸起袖子打架的兵部合适得多。

但谢邀有所顾忌。

罗福实为官几十载,主动请去赈灾还是头回,要知道,逢灾必有疫或乱,这趟差如果不顺,客死异乡都有可能,罗福实贪生怕死,怎么会揽这种差事?

罗家已出了名阁老,为均衡各方势力,罗福实这趟差办好了也不可能加官进爵,顶多得些赏赐。

而罗福实作为户部尚书,平时没少搜罗奇珍异宝,会为点锦上添花的赏赐豁出命去赈灾?

沉吟片刻,谢邀道,“刘爱卿怎么说?”

刘尚书自然不想差事落到罗福实头上,颔首道,“罗大人精于算数,年逾半白也无人是他对手,但灾民多的地方治安乱,微臣担心罗大人未到北边就遭了人毒手,微臣自幼练武,体型壮硕,不怕人暗算。”

赈灾得押运粮食,极容易被灾民们合伙哄抢,会算账没用,还得拳头硬。

刘尚书绷紧胳膊,手臂肌肉强有力的跳了跳,难掩自豪。

“”罗福实轻哼,“胳膊硬有什么用?咱去赈灾又不是去打仗”

“非也非也”刘尚书侃侃而谈,“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灾者亦如是。”

见鬼的‘灾者亦如是’,罗福实轻蔑的掀眼皮翻了个白眼,“《孙子兵法》可不是这么写的?”

刘尚书:“谁告诉你出自《孙子兵法》了?此乃《刘子兵法》”

“”还能再不要脸些吗?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罗福实不和他插科打诨,直言,“北州几地有灾情,每地百姓多少,每日放粮多少,放几日粮你知道吗?”

罗福实咄咄逼人,“田地旱情如何,引水灌溉是否来得及,还是拔了庄稼重新播种,你知道?”

一个个问题问得刘尚书哑口无言,绷着牙,不甘示弱道,“那些我的确不懂,但我能保证灾粮安全运到受灾地,你能吗?北州地势复杂,遇山匪你应付得了吗?山匪是难民怎么办?当地官员粉饰太平怎么办?”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圆滑我不如你,剿匪治贪官我还不如你?”

“”

罗福实被怼得面红耳赤,“你你你你你”

“瞧瞧,最简单的问题你都答不上来,扯什么放粮啊,粮食没到北边估计都没咯。”

“”

刘尚书见好就收,“皇上,请准微臣押送粮食去北边。”

“”

不得不说,兵部与户部针锋相对甚得谢邀的心,身居高位,最忌朝臣勾结欺上瞒下,户部有钱,兵部有兵,两人勾结,谢家的江山危矣,两人斗得越凶,谢邀就越放心。

可赈灾之事还得再议。

秦国公困于丰州,归期未定,刘尚书再走,他心不踏实。

看向被挤兑得哑口无言的罗福实,谢邀问他,“爱卿说田地干旱,引水灌溉是怎么回事?”

罗福实抖了抖黑黑的胡须,平复呼吸道,“北州有河,田间大旱,能引水注田的话最好”

引水得挖沟渠吧,工部熟啊,谢邀看向最边上颔腰驼背的工部尚书,“樊爱卿,罗爱卿说的法子可行?”

似乎没料到话题转到自己身上,垂眼聆听的樊尚书怔了下,惊慌道,“行。”

“赈灾之事就交给你吧。”

什么?

樊尚书微微前倾的身子晃了晃,如闻噩耗,一张脸成了青白色,“皇上,微臣无智无谋,哪儿担得起此种大任呀,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他慢吞吞跪地,不住磕头。

谢邀:“樊爱卿不愿?”

户部和兵部争破头的差,樊盛竟露避之不及,为何?

樊尚书再次磕头,嗓音颤抖,“微臣不是不愿,只是”

“只是什么?”

“微臣微臣怕呀。”

谢邀恍然,笑道,“罗爱卿与刘爱卿不是小肚鸡肠之人,不会因你得了这份差就耿耿于怀的”

樊尚书额头贴地不起,“皇上,微臣怕死呀。”

“”

“微臣五十余五,膝下只两子,未见孙,不敢死啊。”

“”

这理由,谢邀竟无话反驳,母妃死后,父皇就未再娶,太子府只得他一个男孩,他与太孙妃成亲那日,父皇握着他的手,将带手腕多年的佛珠赠与他,“转眼间,吾儿都为人夫了,来年有了孩子,为父便能安然去见你母妃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便是沉迷仙道的父皇都不能免俗,何况是他人呢。

谢邀道,“令子是否有隐疾,可请太医瞧过?”

“”

樊尚书后悔这么说了。

谢邀看他不答,猜他没有请太医,同情道,“香火是大事,轻视不得,华太医专攻此道,待会朕让他给两位公子瞧瞧。”

“”

樊尚书脸红了透,真由华太医去府上,不日樊家就会沦为京城的笑柄。

他抬起头,急色道,“谢皇上关心,小儿身体并无大碍?”

“那是”

儿子没问题,那有问题的就是儿媳了,谢邀想说让华太医给两位少夫人把把脉,尚未说出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