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常理都推测不出”的表情,令公孙康眼中再次闪过冷色,仿佛霸道总裁。
“若是如此……魏国为何在信中,全然没有提起呢?”卑衍见公孙康似乎不满,立刻瞪向凉茂发难。
“卑将军问得好,这正是其中的关窍所在!”凉茂对这憨憨,倒是并不讥讽。
“伯方的意思是,魏国特地没有提到齐侯的事情,以免我们和齐侯接触?恩……如果真是如此,恐怕魏国在齐侯面前,也是默认将我们作为他魏国的盟友,而并不是三家之盟……”柳毅被提醒之后,恍然的点了点头。
的确心中未曾提到、甚至没有暗示,齐侯……或者说是辅汉诸侯,会策应他们的行动。
也的确正如凉茂所料,魏王与齐侯这对老对头,已经在渤海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大海也越发受到诸侯们的重视,那些拼了老命也不挨着海的诸侯也就罢了,曹操和刘备现在又怎么能坐视本身就强大的楚国,靠着雄霸渤海、东海,而变得更强?
尤其是以地缘来说,东海也就罢了……渤海怎么看都是冀州和青州的影响辐散区吧?
只是因为当初一时失策,将原本并不重要的临海郡县,“让”给了楚国而已。
不过现在齐侯和魏王,也有自己的港口、自家的水军。
楚国海军能一直保持绝对优势也就罢了,然而最近两年的表现,令大家看到楚国在渤海,也并非无法击败……
双方虽有差距,但似乎并不是很大!
东海的话,楚国有州胡、有亶州,还有楚国本土的那些港口,轻易的确无法动摇,但是自家面前的渤海……
魏国和齐侯势力,都觉得只要联手,还是“有希望”能够将楚国赶出渤海的,如果再联合燕侯,那就是“很有希望”。
不过在联合燕侯上,魏国和辅汉势力的利益,显然存在分歧,魏国更像是体现,是自己带着燕国这个“小弟”,在与齐侯合作,而不是魏、燕、齐的三家合作……
“也就是说,驱逐恶楚之后,将是齐魏的海军在渤海相争?不对,楚国在州胡、亶州都有军港,即使真的在渤海大败,也势必时刻都试图卷土重来,魏国和齐国应该不会不智的在渤海相斗,而是和平共处、提防东海有变,才更有可能,而这也将是我们大燕的机会!”柳毅这时也已经反应了过来。
如果只是魏国和燕国,渤海战后换了个主人,依旧轮不到燕国说话,甚至魏国统治渤海,未必比楚国对燕国更有利。
但如果是魏齐共处、尤其还是要面对楚国这个强敌的话,那燕国完全可以在夹缝中,争取到一席之地!
公孙康听了之后,虽然对凉茂的目的,持怀疑态度,但毕竟这也是他自己的判断,而且连柳毅也接受了这逻辑,所以最终还是顺势婉转的答应了魏国的来信,并且开始尝试自行与齐侯联系。
三家就这样,或是明谋、或是暗策的,在渤海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先“勾结”起来,先将楚国的影响力清出渤海……
之所以没有马上有动作,是因为这里可是“渤海”,现在眼看都已经十月份,和长江以南勉强还能水战的气候不同,渤海在十月份就已经是天寒海冻。
另一方面,三方纵使联手,对上楚国海军,也没有完全把握,还需要积累。
海军比普通士兵更难“积累”,毕竟人力可以硬征,船只能慢慢造,尤其是现在只有魏国的战船,能够与楚国一战,而魏国可没有将技术公开给“盟友”的打算。
当然,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三方,以及楚国,都在等待的一个消息……
楚国的另一半海军,究竟还能不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