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525章 一言定风波,李佑的实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5章 一言定风波,李佑的实力(1 / 2)

然而这场比试还没有比,便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阵风波。

因为李治和李闯实在是太不一样了,关于比试的内容文官和武将各执一词,相持不下。

原本在这种事情上,文官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的。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有权势的武将大多分散在各地,而文官则集中在朝堂。

但是这一次李承乾面对的偏偏是李闯。

身为李佑的弟弟,李闯即便是在朝堂的文官中也不缺乏支持者。

例如韦小玉的父亲韦挺,李佑的忘年好友孔颖达等人便是坚决地站在了李闯这一边,认为应该比试武艺。

除了这些坚决支持比武的,还有另外一派人,他们虽然不赞成只比试武艺,也不赞成单纯采用文试。

这些人便是以魏征为首的中立派,他们虽然心中也有偏向,但是在大方向上还是遵照李世民的意见,希望能给两人一个公平的环境。

而最令李承乾感到惊讶的还是长孙无忌的态度。

原本一切都全力支持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站到了中立派的阵营之中。

而且,李承乾万万没有想到长孙无忌还在私下劝说,希望李承乾可以让李治主动放弃武元华以交好李佑。

这一刻李

承乾才突然想起,长孙无忌不光是自己的舅舅,更是李佑的岳父,真正要说关系的亲疏,李佑似乎比自己还要近一些。

种种迹象,让李承乾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

不光是李治的幸福岌岌可危,李承乾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都显得有些摇摇欲坠了。

这一次还是和李闯在对抗,但是如果换成是自己和李佑直接抗衡,很有可能现在的中立派会全部倒向李佑的那边。

如此情况,让李承乾郁闷不已。

但是对于自己这个弟弟,李承乾也无法生出怒意,因为就连李承乾自己也欠着李佑一个天大的人情。

说实话,如果不是实在不忍心看李治每天郁郁寡欢的样子,或许李承乾自己也会第一个站出来劝李治放弃。

但是现在,压力全部给到了李承乾这边,面对恩人的弟弟和自己的弟弟,李承乾心中同样备受煎熬。

同样左右为难的还有李世民,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会如此的复杂,不光牵动了朝堂上的大臣,后宫之中同样动静不小。

但是和朝堂之上的两派争论不休不同,后宫中的声音确实清一色地偏向了李闯。

首先发声的便是太上皇,这些年因为李佑

的存在李渊的退休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尤其是李佑还在新学中开办了老年大学,让李渊不光没有被时代淘汰,反而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在唐军最新的几个研究之中,都能看到李渊的手笔。

所以这一次,李渊便成了李闯坚定的支持者。

第二个李闯的支持者便是地位仅在皇后之下的杨妃,也就是李恪的母亲。

这一次李闯救了李恪的性命,杨妃即便是投桃报李也会成为李闯坚定的支持者。

除了杨妃之外,韦贵妃,韦昭容也站在了李闯的身后。

这对来自京兆韦氏的姐妹花,自然和她们的族长韦挺一样,站在了李闯的身后。

而更令李世民大为吃惊的乃是四妃之中的剩下一位,燕妃也站在了李闯的一边。

要知道在皇后之下地位最为高贵的便是四妃了,这四人便是杨妃、阴妃、韦妃和燕妃。

如今阴妃之位还没有补上,但是即便是阴妃在,又怎么可能不支持自己的儿子呢。

不过令李世民最为吃惊的还要说这世界上还真的有人不支持自己的儿子。

这个人便是长孙皇后。

李世民问她为什么,长孙皇后也只是无奈地开口道:“陛下,你难道忘记

了当年臣妾和佑儿的约定了么。”

“既然佑儿现在也没有站出来帮枣儿说话,那我也只能遵守当年的承诺两不相帮了。”

皇后的贤明让李世民不禁大为感慨,但同时也感觉到了这件事的棘手。

如今皇宫内外的目光都盯着这件事上,而李世民除了暂时拖延之外,一时间却是拿不出一个有效的办法。

这一刻,李世民不由得又想起李佑来。

如果李佑在长安,他一定大手一挥,将这件事交给李承乾和李佑自行处理了。

他相信,李佑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这一次,李世民还的确没有想错。

虽然李佑并没有现身长安,但是他的一封书信,确实平息了这一场风波。

李佑来信写道:“武元华此女才华横溢,特推荐她为凉王府长史,希望李世民能够答应。同时此女暂时并无嫁人的打算,本着尊重她的想法,本王已经同意让她十年之后再做选择。”

“希望陛下能答应他的要求。”

同时李佑也说明了为什么是入凉王府而不是去李治的晋王府。

“这也是武元华自己的选择,本王希望陛下和大家尊重她的想法。”

当下李世民便答应了下来。

虽然李佑

这样做仍然有偏袒李闯的嫌疑,但是毕竟将选择延后十年,但是毕竟三人也都年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