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444章 暴躁的王珪与损失惨重的博陵崔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4章 暴躁的王珪与损失惨重的博陵崔氏(1 / 2)

其实除了长孙无忌低估了赚钱的魅力之外,还有一个更为致命的原因。

那就是这一期的其他杂志的印刷数量都非常的少,而且相比之前还都涨价了!

在这样的双重推动下,这一期的《贞观半月谈》想不大卖都难。

如此情况,除了长孙无忌知道之外,参与到这次舆论话语权争夺的其他世家也收到了消息。

太原王氏家中,王珪大发雷霆:“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我们的杂志这一期会这么少!”

听到父亲的怒火,王崇基连忙解释道:“这件事我们也是临近印刷前两天才发现的这个问题,我们库存的印刷药水只够印刷原本三分之一的产量。”

“既然提前两天就知道这个问题了,那为什么不立刻去买?”

“之前我再三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你是全忘记了么!”

对于王崇基的解释,王珪一点也不买账,相反更为生气了。

他一直觉得比起小儿子王敬直,大儿子王崇基更像自己,但是没想到,这一次他也将事情搞砸了。

对于父亲的质问,王崇基也是一脸的愧疚。

他开口道:“因为药水可能会不够早就在意料之中了,而且我也已经向一直

合作的商家发出了购买的需求。”

“按照之前的情况,制作药水的原材料是可以来得及供应的。”

“但是这一次,商家却是说运输出了点问题,也许要延期。”

“原本我觉得这只是商家想要借机抬高价格,也就没想太多,毕竟敢在我们王家面前抬高价格的人不是没有,但是那种商家却是真的不行。”

“只是没想到,他们虽然最后给货,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跟不上之前的,所以才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听到儿子的原因,王珪也算是慢慢冷静了下来。

“之后你去找那个商家,他怎么解释?”

王崇基一脸无奈地说道:“还能怎么解释,那个商家说因为赶路运输的马车才出了问题,还埋怨我们催得太过厉害,才会这样。”

“最后他们不光拒绝了和我们继续交易,连这一次的钱也都全部退给了我们。”

听到这里王珪也是皱起了眉头。

在他看来,这一次的事故很有可能就是有人在暗中安排的,而且王珪下意识地就觉得这个商行有问题。

但是现在在王崇基的一番解释之后,这个幕后黑手是这个商行还是导致马车出问题的人,王珪就有

些困惑了。

他随即接着问道:“那你以后准备怎么办?其他的商行联系了没有?”

王崇基点了点头道:“已经联系了,但是那种材料最大的供应商就是那家商行,其他商行虽然也有但是质量有些不一样,我们需要一些时间调配新的印刷墨水。”

“我已经让人加班加点去做了,应该能赶得上下一期的印刷。”

王珪点了点头,直到现在,自家的问题,他算是弄清楚了,但是具体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王珪还是希望能弄明白一点。

“嗯,这件事你要盯紧一点,不要再出什么差错了!”

“这一次我们的印刷工坊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为什么同在洛阳,窦家的印刷厂就没事啊?”

说到这里,王崇基又是懊悔地摇了摇头道:“哎,这件事说起来就有些生气。”

“父亲还记得当时我汇报说从窦家那边抢下来一笔大单子么。”

“当时窦家为了接这笔单子,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可不想最终单子被我们截和了。”

“可是谁能料到,我们在赶工完成那个单子之后,我们自己的原材料出问题了。”

说完之后,王崇基懊悔地低下了头。

王珪过去拍了拍

他的肩膀道:“这件事你也不必太过往心里去,毕竟打压窦家的工坊也是我定的计划。”

“这一次对方是有备而来,一次失误不算什么。”

“对了,这一次我们家是遇到了意外,但是其他家族的情况为什么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啊?”

“下来之后,你和其他人都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其他隐患。”

在完全冷静之后,王珪已经发现,这就是一个针对各大世家杂志社的阴谋,而目的就是要削减其他杂志社的印刷量,而让《贞观半月谈》卖得更好。

不光是王珪发现了这一点,其他世家也发现了。

相对于太原王家在太原以及河东的失败,只是少赚了一点,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所在的山东片区这一次就算是损失惨重了。

与河东地区李佑没有自己的印刷工坊,所有的杂志都是从洛阳运送过去不同,在山东片区,博陵崔氏联合了清河崔氏对抗的是孔家的两家印刷厂。

面对更加严峻的局面,两大世家一口气创办了四本杂志,其中就包括了每七天就会出版一期的《齐鲁七日》,以及完全仿照《贞观半月谈》编制的《齐

鲁半月谈》。

为了办好这些杂志,两家也是花了大价钱,不光请来了在本地有名的大儒来做主编,更是给每一个编辑部配备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