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426章 《贞观半月谈》,大唐第一本杂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6章 《贞观半月谈》,大唐第一本杂志(1 / 2)

“那是什么情况啊。燕王都到了这个地方了,就别给我们卖关子了吧。”

一旁的杜如晦也是开口询问情况。

李佑神秘一笑道:“两位宰相,你们想不想让《贞观律》和《贞观氏族志》快速地传遍开去啊?”

“就是那种,每个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都在议论的那种。”

房玄龄连忙点头道:“当然想了,最好就是这样的效果。”

“但是,我们觉得《贞观字典》也许还能有这样的效果,但是另外两个是真的没办法吧。”

“哪怕是我们能在全国各地同时上架,但是世家也绝对不会让我们这样宣传的。”

“燕王如果有什么好主意就告诉我们吧,事成之后我们一定为您向陛下请功……”

房玄龄还准备说什么,却被杜如晦给打断了。

“燕王那是在乎那一点点功劳的人么!”

“等这件事结束,我们保证不再去打扰燕王休息。即便是燕王想要再次出京,我们也帮你在陛下面前多说好话。”

听到杜如晦的话,李佑一下子就笑了出来。

“还是杜相了解我啊。”

“知道本王就是个爱偷懒的咸鱼。”

“其实这一次我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在印刷这三本书的同时,再出一本杂志。”

“考虑

到现在运输和通讯不太畅通,本王决定半个月发一期就行了。”

“这大唐的第一本杂志就叫做《贞观半月谈》可好?”

然而李佑说完之后,意料中的赞叹声并没有出现,相反现场一片安静。

最后还是杜如晦开口问道:“燕王,你说的这个杂志是什么意思啊?”

“为什么你觉得他可以帮到我们啊,又为什么半个月才出一次啊?”

听到这个问题,李佑才恍然大悟,眼前的两个人对于杂志那是一点概念都没有。

他连忙向两人解释了一番:“这杂志你们可以看作是一本可能五六十页的书。”

“这类书上的文章大多一到两页,有些小的半页到四分之一页的也有。”

“但是相对于一般的著作,杂志的用语更加朴实简单,但是却更加注重时效性,但是却对发生的事情有着更多详尽的评价。”

“就比如,在《贞观半月谈》之中,便可以写文章来解释为什么要编撰《贞观律》,然后又写另一篇文章来表达《贞观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反正,一个原则,就是把想要告诉民众的内容都写进去。”

李佑知道,杂志原本就是起源就是来自罢工、罢课或者反对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用这种东西

来做宣传是再合适不过了。

经过李佑的一番解释,房杜二人也明白了过来。

原本他们其实也写了一些宣传《贞观律》的东西,但是他们写的就是官府的告示。

告示其实就是这个时代官府向大众发布消息的唯一途径。

而官府的告示为了表达官府的形象,用语一般都非常的生硬,如果没有人详细解读一般的民众根本无法了解。

现在,经过李佑这样一说,两人立刻也就明白了过来。

“但是……”

对于这个杂志,两人都有不少的问题,不过这一次杜如晦却是抢着先问了出来。

“杂志的用途我们算是基本明白了,但是为什么这个杂志要半个月发一次啊?”

“就算,我们针对《贞观律》和《贞观氏族志》各自发表一份杂志,那也就两个就行了啊。”

李佑却是嘿嘿一笑道:“难道杜相觉得大唐朝廷和民众之间需要的沟通就只有《贞观律》和《贞观氏族志》么?”

这时杜如晦才是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道:“当然不是了。”

“原来如此,这样相当于每半个月,我们就能想民众解释一番现在朝廷在做什么,让民众知道更了解朝廷的情况。”

李佑点了点头道:“对,正是这样的。”

“这本《贞

观半月谈》可以作为朝廷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工具。”

“之前你们不是还在想如何去搜集民意么?让百姓向杂志社投稿就行了啊!”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知道百姓们的切实需求,同时也能更快地了解各地发生的大事。”

“算是在州府通报之外,多了一个了解地方情况的渠道吧。”

房玄龄一拍大腿,赞了一句“妙啊!”

但是很快他就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燕王,那你这个杂志要如何发放到百姓的手中去呢?”

“朝廷需要拿出多少预算呢?”

“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应该花费不小吧?”

听到这个问题,李佑不由得在心底又赞叹了一声房玄龄心思的细腻,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清醒了过来,想到了成本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在李佑看来根本不是问题。

李佑嘿嘿一笑道:“这个问题,房相不用担心。”

“这杂志不是免费发放了,那可是要卖钱的。”

“本王这次过来是向你们介绍生意来的,可不是来讨要补贴的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