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412章 来自王珪的大礼,老程不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2章 来自王珪的大礼,老程不服(1 / 2)

听到这话,王崇基也是呵呵一笑道:“父亲,你的意思是要动用那个东西了?”

王珪点了点头道:“三年了,我们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下令动手吧。”

然而对于王珪和王崇基的话,王珪的幼子王敬直却是有些迟疑。

“父亲,我们真的要这样做么?”

“虽然之前我们和燕王有些过节,但也都是小事。”

“但这一次,一旦我们做了,那就回不了头了。”

然而王珪却是毫不在意道:“胡说,我们只不过是把属于我们的东西拿回来。”

“不会有事的。”

“就算出事了,我们也有办法脱身。”

“如果这一次,我们不先出手,估计就只能疲于应付了。!”

“我想,其他世家,估计也不愿意袖手旁观吧。”

“这一次,最好我们能一举废掉这个小皇子!”

和王氏家中的上下一致比起来,博陵崔氏的府邸之中争论就要大得多了。

此时不光有崔民干在,他的堂兄中书舍人崔敦礼和定州刺史崔仁术此时也在府上。

崔敦礼开口道:“刚刚已经得到消息,我们担心的两部书稿都已经交到了李佑的手中,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广为流传出去了。”

“如果博陵崔氏真的沦

为三流世家,你要我们死后如何去见列祖列宗啊!”

如果说王珪还只是大概知道氏族志的内容,博陵崔氏对于氏族志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了。

崔敦礼和岑文本的关系不错,早已从岑文本那里了解到了其中的不少内容。

之前这书一直没有正式对外,博陵崔氏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准备在发售的时候提出抗议。

但是现在,随着印刷工坊遍布全国,想要过去一样抵制已经没有可能了。

所以今天下朝之后,他们便聚集在了崔民干这里,一起想对策。

没想到,在众人的群策群力之下,还真的给他们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给李佑泼脏水。

一直以来,都是因为李佑的出其不意让他们在和李世民的博弈中吃了亏。

就像这次,崔民干从各种渠道了解之后发现,氏族志的想法就是来自于李佑。

所以这一次,他们决定先把李世民手下的重要旗子给废了。

他们要用李佑这些出其不意的地方来攻击他。

“堂兄真是一招高招啊。”

“既然氏族志的发布乃是大势所趋,那我们不如釜底抽薪,将这个氏族志的始作俑者妖魔化。”

“这样,即便他用他的能力

将氏族志传播出去,民众也一定会认为这是他在妖言惑众。”

“剖腹产子,输血救人,点石为铁,以石生火,这些事情每一件都是匪夷所思。”

“只要我们利用流言先传播开来,自然会引起恐慌。”

“之后,我们只要让人稍微曲解一下这两部新书,民众自发的抵制了。”

“呵呵,只要我们控制了民间的言论,我看到时候陛下还有什么办法力挽狂澜。”

崔仁术立刻拍手同意:“这个计策甚妙,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等他们有什么动作,等会儿我们就可以开始行动。”

临走之前,崔仁术又问道:“这件事我们需不需要告知其他世家呢?”

“如果各大世家一起行动,效果肯定会更好。”

然而崔民干和崔敦礼却是同时摇了摇头道:“那些世家一旦听到一丝风声自然会如同嗅到了腥味鲨鱼一般蜂拥而至,哪里需要我们通知啊。”

“而且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哪些世家是真的和我们一条心,贸然联络也多有不妥。”

“如果你实在想要通知的话,告诉一下大司农吧,无论如何清河崔氏和我们还是一家人。”

崔民干口中的大司农便是现在的司农寺卿崔善为。

在原本大司

农窦静出任夏州都督,镇守边关,同时加封宁朔大使,负责北部边境的防务之后,原本的大理寺卿崔善为被调任到了司农寺。

这一调令看上去只是平级调动,但是因为司农寺掌管全国农事,其实际权力其实大了不少,也让清河崔氏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崔仁术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点了点头,便急匆匆地出门了。

当天夜里,整个长安都因为李佑的回归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反应,而且不光是长安,中原各大世家,也都因为李佑的回归而出现了不同的反应。

然而令李佑没有想到的,第二天一早第一个找上门来的,却又是程咬金。

刚一进门,程咬金便开始嚷嚷了起来。

“燕王,这一次你可要为老程做主啊!”

“凭什么上一次打突厥就没我的份,这一次打吐谷浑又没有我的份啊!”

“难道陛下决定我老程就只能去对付那些獠人么!”

李佑连忙安慰他道:“卢国公,陛下这是对你的信任好么。”

“这么多武将都被派遣出去了,唯独留您驻守京城,这是对您无比的信任啊。”

“哎!”程咬金也是长叹一口气,这个道理他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