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359章 一鸣惊人的少年,国界线怎么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9章 一鸣惊人的少年,国界线怎么算(1 / 2)

虽然不知道那天在程咬金家里发生了什么,但在不久后的分班考试上,程处默去了文科,而程处亮去了技科。

更令人吃惊的却是这两个平日里看起来马马虎虎,匪气十足的熊孩子,居然在分科考试结果出来之后,都去了优等班。

顿时,程家两兄弟的分科考试成为新学内部的一大新闻。

但这并非这一次分科考试最大的新闻,最令大家吃惊的结果却是来自武科。

今年武科的第一名被一个叫做薛礼的名不见经传之人夺得。

据说这人在看到自己成绩排在第一时仰天大笑,自言没有辜负王爷的栽培。

在众人的一番打探之下,大家才知道这个少年姓薛名礼,字仁贵,出身河东薛氏,乃是北魏时期名将河东郡王薛安都的后人。

这一次薛仁贵会参加考试,也完全是因为燕王李佑的缘故。

据说这个薛仁贵在入学测试的成绩就相当不错,所以也才有了参加二年级学生分科考试的资格。

一时间,大家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已经在长安消失已久的燕王李佑。

然而李佑却是始终没有出现,直到今年的秋祭。

秋祭之上,李世给尚在襁褓中的两个皇子封了王,长孙皇后生的皇子李治被封为晋王,而李闯被封为了楚

王,也就是曾经李佑的那个王爵。

册封完成之后,李世民意味深长地看着李佑道:“佑儿,这两个弟弟以后你就要多费心了。”

李佑自然知道李世民的意思,也是立刻点头答应了下来。

随着李佑的出现,关于战争国债的清算,也被众位大臣提上了议程。

面对众人的提问,李佑却是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份地图,交给李世民。

“父皇,此地图便是这一次户部使者与御史台共同勘定的新增国土面积,请父皇过目。”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接过地图,但随着地图展开,却是皱起了眉头。

李世民不解地问道:“佑儿,为何这新增国土的面积比之朕之前所用的草原地图中所标记的东突厥帝国范围相去甚远啊?”

原来在李世民手中的地图上,标记的新大唐国土不及原本颉利可汗所占土地的三分之一,仅仅只是新建立的五州州府所在区域而已。

听到李世民这话,在场的众位大臣一下子也慌了。

国土的面积少了,便意味着他们能够分封的土地就少了,等于是直接减少了他们的收益。

面对李世民的追问,李佑也是不慌不忙地反问道:“父皇,各位大臣,你们可知道这个国家之间的疆域边界是如何划分的呢?”

听到这里,魏王李泰站了出来。

他最近正在编撰的扩地志便是一本以州为单位,分述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的书籍。

所以对于边界划分可谓是了然于心。

“各州县以及国境的划分都有其历史原因,但总的来说无非就是两条。”

“随山川形变和人为约定形成。”

“直观来讲,山川形变的意思就是以天然形成的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的区划一致起来。”

“所谓‘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场的大臣大多也都是学识丰富之辈,听到李泰这第一条,不由都是暗自点头。

李泰见到大家都能理解之后,便接着开口道:“这第二条人为约定就稍微复杂点。”

“按照我们之前的说法,如果单纯地按照地理划分这样便很容易出现一州自成一国的情况。”

“于是我们便会在设置州界时,形成犬牙交错的情况,以克制这种情况。”

“当然在国界线上,并非这样的情况。”

“在国界上的人为约定,大多是指的依靠防御工事来建立起的实际控制范围。”

“就比如北面的长城,在

东突厥覆灭之前,它便是大唐与突厥的分界线,长城之内才是我华夏的土地。”

李泰说完之后,又看向李佑问道:“不是皇弟觉得我说得可正确啊。”

李佑微微一笑道:“皇兄所言极是。”

“这一次的新增国界户部和御史台仍然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但是由于突厥草原过于平坦,很多地方我们找不到一个确定的山川河流作为分界线,为了表示和西突厥的友好,我们也只能以新建的五个州府出发三日内可以到达的地方作为大唐的国界。”

“这也是我们的无奈之举。”

听到这里,李世民算是明白了过来,但是对比着两幅地图,他指着其中空荡荡的地方问道:“那佑儿如此空旷的地方,是不是太可惜了一点?”

李世民开口之后,各大世家之人连忙附和了起来。

“对啊,刚才魏王不是说了么,修建防御工事的地方也能作为国界的划分,那我们在原定边界的地方,修建防御工事就好了啊。”

“当年大汉军队出征西域之时,不是也在西域留下了不少这样的防御工事,还将西域诸国划入大汉版图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