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343章 东突厥落幕,十万俘虏成了难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章 东突厥落幕,十万俘虏成了难题(1 / 2)

就在两座坊市轰轰烈烈开工之际,战场也是捷报频传。

这一次七路大军一齐出动,大军开拔还不到一个月李靖便取得了开门红。

李靖率三千骁骑从马邑出发,进屯恶阳岭,乘夜袭占襄城。

如此突然袭击,彻底地将颉利可汗给打蒙了。

他虽然知道在梁师都之后,大唐必然对突厥用兵,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的快。

颉利可汗未料到唐军突至,认为李靖敢孤军深入,定有主力随后,慌忙将牙帐撤至碛口,准备利用突厥草原辽阔的纵深和唐军拉扯。

颉利的败退让东突厥其他部落人心惶惶,此时早已潜伏在突厥草原的间谍开始了行动。

在一番努力之下,那些原本就在大唐和颉利可汗之间摇摆的部落纷纷投降。

见到大势已去,颉利的心腹大将康苏密也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至定襄降唐。

颉利可汗见康苏密降唐,不敢停留,继续率部向阴山撤退,在浑河边与柴绍的金河军交战,之后又在白道遭到兵出云中的李勣率领的通漠军截击。

两军交战,颉利可汗大败。

颉利可汗仓皇逃窜,准备退屯铁山。

在他看来,到了铁山,自己的

残军与当地部落会合之后,再向漠北转移。

等到走过沙漠,在九姓铁勒重新征兵,便可以图谋东山再起。

然而,当他来到铁山,等待他的除了熟悉的部族之外,更多了一只大唐的铁军。

苏定方带兵由康杰所献密道,已经早一步到达了这里,摆好阵势,就等着颉利自投罗网。

一战之下,突厥军彻底溃散,颉利可汗只带着数百人仓皇由云中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国王麴文泰。

在半路上,部将大多叛逃。其子叠罗施也与他走散。

不久,身边只剩下数十骑兵的颉利可汗迎头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军。

一番激战后,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擒获。

随着颉利可汗被俘,突厥草原的形势顿时一片大好。

原本就有归降意图的突利可汗立刻献上国书归降,而刚刚从东突厥自立出来的薛延陀珍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

如此大获全胜,满朝文武都是一片喜气洋洋。

现在颉利可汗正由李道宗和张宝相押送长安,而投降大唐的十几万突厥人也跟着李靖和张公瑾向关内而来。

然而他的人虽然还没有到长安,关于他的处置问题却是引发了

一场不小的骚动。

最后还是李世民力排众议,为了彰显中华泱泱大国的风范,免去他的死罪,让李道宗将他带回长安。

随后关于对这些投降之人的安排,和突厥草原未来的管理,朝野之上却是引发一场更大规模的争论。

按照李靖的想法,这十几万的突厥人会被带到兖州、豫州、幽州、并州等地安置。

李靖打算让他们学习农桑,与汉人百姓一同耕耘,成为普通农民。

然而刚刚上任的中书令温彦博却认为应该学习当年东汉光武帝刘秀,设置五原郡接受投降的南匈奴,保留匈奴人的所有风俗一样的做法。

同时在朔方设置都护府,管理这些突厥人,保留他们本国的习俗,这样才能显示出大国风范。

相对于李靖和温彦博的仁慈,魏征的建议却是更为冷酷。

在他看来,这些突厥人世代残害中原百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上书李世民道:“突厥世为寇盗,与中国寻仇不已,今幸得破亡,陛下因他降附,不忍尽诛,自宜纵归故土,断不可留居中国,从来戎狄无信,人面兽心,弱即请服,强即叛乱。今降众不下十万,数年以后,蕃息倍多,必为心腹大患

。”

在魏征看来正是东汉的胡人内迁政策,加上西晋八王之乱导致朝廷威望下降,才酿成了永嘉之乱和五胡乱华的历史悲剧。

别说让这十几万突厥人留在朔方,保留他们本族习俗不安全,就连让他们在兖州、豫州、青州、并州、幽州一带做普通农民也不安全。

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将他们放逐漠北,让他们自生自灭。

一时间三种意见各有拥护者,朝堂之上也是吵得不可开交。

如此情况自然也传到了李佑的耳中。

神策府长史冯少师绝对如此情况,李世民很有可能来问李佑的意见,对此他有有些好奇。

“佑儿,这件事如果是你,该如何决定啊?”

李佑思索一番之后道:“其实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又都有缺陷,这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

“让突厥人内迁,即可增加中原人口,加快国力建设,又可现实我泱泱大国的气度。”

“但他们始终是外人,没个几代人,朝廷都不放心。”

“将他们安置在朔方,算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发展一个边关重镇,未来再有外敌入侵也多一道屏障。”

“但是这只力量仍然是控制在外族手中,如果首领是个忠义之人

还好,如果是个狼子野心之辈恐怕反戈一击也不一定。”

李佑的分析让冯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